悲憂傷肺 喜勝悲憂
有一個人,因父親驟然死亡而悲痛不已,之后便覺心痛難忍,逐 日加重,藥皆無效。張子和為其診治時,恰巧有一個巫婆在場,張子 和于是便自學巫婆的樣子,取笑戲弄巫婆,來引逗病人,病人大笑不 已,結果僅一兩日,其心痛便自愈了。
這是一則以喜勝悲(憂)的病案。因為悲(憂)為肺志,喜為心 志,在五行中,肺屬金,心屬火,因火能克金,所以可用心之志喜, 來治療肺之志悲(憂)導致的疾病。張子和也正是以幽默的語言行為, 來引逗病人大喜,而治愈了他的心痛。
恐傷腎 思勝恐
《續(xù)名醫(yī)類案·驚悸》一書中記載了一個名叫沈君魚的病人,整 日害怕死亡,常感死期將臨,后來找到了當時的名醫(yī)盧不遠診治。盧 不遠先與病人交談了一次(類似今日心理疏導療法),病人心中恐懼 頓時減輕許多,但翌日一早便又來求治,聲稱其占了卜,簽上說其10 天內(nèi)就要死去,因此十分緊張,遂一早又來。盧不遠便留他住在自己 家里,病人覺得醫(yī)生在身旁,便放心了許多,過了10天亦未死亡。后 來盧不遠又介紹他去找和尚練習坐禪,經(jīng)過一百余日的閉目沉思之后 ,病人的恐死心理終于消除。
這是一則以思勝恐的病案。因為恐為腎志,思為脾志,在五行之 中,腎屬水,脾屬土,土能夠克水,所以可用脾之志思,來治療腎之 志恐所導致的疾病。盧不遠通過讓病人深思,來認識分析恐死的癥結, 終于以思而治愈了他的“恐”病。
怒傷肝 悲勝怒
明代名醫(yī)張景岳,一次診治了一位因一時口角理屈,佯裝發(fā)怒而 昏厥“假死”的婦人。張景岳在確定其是裝病后,便在其耳邊,故意 大聲說其病情已非常危險,必須用艾條在其面部熏灸,才能治愈,病 人因害怕火灼疼痛與毀了面容,而面露悲傷之色。張景岳接著又提出 ,可以先服湯藥試一試,如果藥到了咽喉就醒過來,則也可不用艾灸 ,后來婦人在服藥時,藥尚未到咽,便醒了過來。
這是以悲來勝怒的病例。因為怒為肝志,悲為肺志,在五行中, 肝屬木,肺屬金,金能夠克木,所以可以用肺之志悲,來治療肝之志 怒導致的疾病。張景岳在解釋上述病案時說:“子之玄秘,秘在言耳, 亦不過借藥為名耳,但使彼懼,敢不速活。”
當然,嚴格地來說,情志相勝就是一種治療方法,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 的訓練,一般人也難以掌握,而且運用不當,反會導致另一種情志傷 害,使病情加重繁雜。所以沒有經(jīng)過特殊培訓者,不可盲目以此法來 替人治病。但讀者若能洞悉領悟了七情相勝之機制,而有意識地去調(diào) 節(jié)自己的情緒,也未嘗不可。比如氣惱不能自控時,不如去想想自己 經(jīng)歷過的苦難歲月;高興過頭之時不如想點令人恐懼的事情;憂愁乘 襲之時,則應去想點高興的事情;思慮難揮時不妨想想不快的事情; 大恐之時,則當客觀冷靜地去沉思分析引起恐懼的原因等等,或許會 很快使情志和平,防止七情過度變化對身體的進一步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