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有句話叫做:無理取鬧,必有所圖。那么無事生非呢?為什么會有人喜歡無事生非?對于這些心理失衡的無事生非者他們的不平衡又在哪里?
無事生非源于心理失衡
清朝李汝珍在《鏡花緣》第五十八回中把強盜分為上百種,其中一種就是“無事生非”,即無端制造麻煩。到了現(xiàn)在,這一成語中所指的蠻不講理的強盜少了,見風就是雨、造謠惑眾的“長舌”者卻越來越多。
無事生非者愛嚼舌頭,無非出于幾種目的。一、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這屬于價值觀偏頗、道德感缺失范疇。二、“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內(nèi)心有許多欲望糾結(jié)的人,往往通過添油加醋地議論別人,把這些不被社會認可的欲望投射到別人身上,由此讓被壓抑的“本我”逃過“超我”的審視,痛快地喘上一口氣。三、“皇上輪流坐,明年到我家”,在一個群體中,大家注意的焦點是不斷轉(zhuǎn)移的,而在添油加醋、傳播是非過程中,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被關注的“新聞人物”。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其實,這三種情況都是出于心理失衡,而根本癥結(jié)還是在于“無事”,不過這個“事”理解為追求和勞作,也就是說,生活無所事事也是導致心理問題的因素之一。在近期的《環(huán)球科學》中,美國心理專家凱利·蘭伯特就指出,從遠古開始,自然就賜予了人類一種不斷發(fā)展的內(nèi)在驅(qū)動機制——— 努力獎賞——— 當人獲得保持和促進生存的資源時,大腦會依照“程序”產(chǎn)生強烈的滿足感和愉悅感,由此提高人們控制外界環(huán)境和對抗精神疾病(如抑郁癥)的能力、帶來更積極樂觀的情緒。
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利格曼的報告指出,比起飽經(jīng)風霜、辛苦勞作的中老年人,坐享現(xiàn)代化成果的年輕人卻更加抑郁。另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20世紀中期出生的人患嚴重抑郁癥的可能性,是20世紀早期出生的人的10倍。也就是說,現(xiàn)代越來越便捷的生活方式,剝奪了我們雙手勞動的機會,也就使我們對抑郁癥等疾病沒有“還手之力”。
由此可見,改變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多給自己找一些有益于事業(yè)成就、身體健康的事情做,以此促進5—羥色胺和內(nèi)啡肽等情感激素分泌,這比任何一種抗抑郁藥都來得自然和有效,能從癥結(jié)上解決心理是非。而“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心理癥結(jié)沒有了,由此產(chǎn)生的口頭是非自然也會相應地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