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坐貫穿于每個生活細節(jié)
只要心變得專注與覺知了,禪坐之境就到了。不止是在巴蓬,整個泰國的主要修行方式也不外乎禪坐和經(jīng)行兩種。替人誦經(jīng)念佛、做超度法事、講經(jīng)說法之類當然也有修行者去做,但能專注于禪坐和經(jīng)行,是此間修行者的一大幸事。而且,遠離塵世在森林中修行,托缽乞食、不事勞作地坐禪并不是一件簡單、愜意的事,真正的禪修之境并不會被輕易觸摸得到。
由此,有當?shù)氐母呱嬲]我們這些短期修行者,真正的禪修,應先由照顧自己的心開始,用禪修的語境來說就是:“先理解‘無我’之意吧”,這也正是“禪坐”所有的收獲。
據(jù)說,禪坐貫穿在修行者的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當中,不是盤腿坐下就是禪坐,整理禪房是禪坐,洗飯缽是禪坐,整理袈裟也是禪坐,甚至連漫步林間也是,只要心變得專注與覺知了,禪坐之境就到了。
“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悅,這就好像水如果不加攪動,本性是透明清澈的。”禪坐中的心可以比喻為一罐泥水,人們愈不理會或攪亂它,雜質(zhì)就愈會沉淀到罐底,水的自然明凈本性也就會呈顯出來。
剛開始禪坐時,我始終進入不了狀態(tài),因為,我從未試著照看過自己的心,外界太多的誘惑使它如同一只頑皮而沒有目標的猿猴,上躥下跳,沒有片刻止息,直到疲憊不堪。
現(xiàn)在,我卻要來試著將其慢慢安撫,當身體保持自然,呼吸也保持自然之后,我對著自己的情緒,照看來去的一切念頭,把一切貪婪、憤怒或癡迷的欲望梳理一番,不去懊悔,也不去掐滅,就任它來來去去……慢慢地卸下生活的重擔之后,將其整頓好了后才重新上路。
感受身心合一的經(jīng)行
僧眾們總是邁著安詳寧靜的步子行走,每一步邁出,都要能感覺到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在參與。
至于利用走路來進行禪修,在佛教里面有一個專門的名詞:經(jīng)行。和我在國內(nèi)看到的僧眾們風風火火的“行香”不同,在巴蓬森林,僧眾們總是邁著安詳寧靜的步子行走,緩慢卻又有優(yōu)雅、高貴之感。上師告訴我,經(jīng)行的方法并不復雜,關(guān)鍵在于體驗身心的合一,比如,呼吸要勻稱柔緩,與步履相和,步履不可過快,更不可跑動,每一步邁出,都要能感覺到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在參與。初時可能會不習慣,但經(jīng)常進行這種緩慢的經(jīng)行,對身心是一種極好的滋養(yǎng),可以真實地體悟到境由心生,有利于心靈的放松與智慧的明達。
說來慚愧,直到我短期修行的后一天,我才算真正領悟了經(jīng)行的要領。那一天的黃昏,我離開一同修行的僧眾,獨自來到森林里,梳理這短短一月余的收獲,走著走著,我的步履變得均衡,周圍的環(huán)境也顯得越來越寧靜,大自然的節(jié)律此刻和我的心境奇妙的融合在一起,這一刻,我開始明白,人生,真有我們所不了解的某種真義,值得探尋,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生活得自在而灑脫。
結(jié)語:境由心生,禪修不是讓你做到心如死水,而是讓你在“修”的同時體會生命的真諦!(文章原載于《養(yǎng)生雜志》,作者:陳琦、何義剛,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yǎng)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