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葛馨吾一直在北平傳藝,五十年代曾與王培生創(chuàng)辦了 "群眾武術社"。同時,也在各大專院校教授太極拳,其中北京醫(yī)學院是重點。與該校體育研究室主任劉世明(吳鑒泉再傳弟子, 吳桐之徒)合作,為醫(yī)學界培養(yǎng)了不少太極拳人才,做出貢獻。
二、王茂齋(1862-1940),山東掖縣(今萊州市)大武官村人。少時在北京的磚瓦灰鋪學徒,有幸從學于全佑。王生性忠厚老實, 為人熱心助人。在師兄弟中居長,用功甚,人一己十。他功務扎實穩(wěn)固,身手非凡。自從吳鑒泉、楊澄甫南下以后,留在北平傳拳,受業(yè)眾多人才輩出,成為北方吳式太極拳掌門人,故有 "南吳北王"之稱。弟子門人遍及北平(今北京)、山東、東北各地。至今在京宗于吳式拳者皆其后傳之人,形成強大的體系。
在此必須提到建國前北平的一大太極拳組織,就是"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據(jù)當時知情人馬漢清先生講:此會是經(jīng)南京國民政府批準的,設在北平故宮博物院分院太廟之內(nèi),即現(xiàn)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會長是社會賢達、知名人士、大教育家王厚齋,繼任會長是西北軍將領徐明山(翔云)。北伐之后(1928年)國府遷都南京,北京改為北平。
1933年6月袁良來北平當市長,他經(jīng)吳鑒泉的介紹,到王茂齋家拜訪,請其出來到體育研究社去教拳,王不愿棄商而未允。后來,是本門派創(chuàng)辦了太廟太極拳研究會,王茂齋應名主執(zhí)教學,實際是弟子楊禹廷主要任教。此處是太極拳高手云集之處,亦是當時商界各行業(yè)人物練拳、交際、消遣之所。該會積極地活動了20來年,直至1951年撤出太廟。
第三代的傳播人
一、彭廣義(仁軒),在1933年著《太極拳詳解》一書發(fā)行。 是本派系統(tǒng)中第一位用文學畫圖記載了拳式的動作,留下了歷史資料者。
二、趙鐵庵,是王茂齋早期的、年歲較長的弟子,兼得吳鑒泉的傳教,也曾到上海幫助教過拳。精于推手,技藝居一流,傳徒眾多,有李經(jīng)梧、孫楓秋諸人從學求教。
三、楊禹廷,因事跡突出,故詳細專文介紹于后。
四、李子固(1893-1964),為人急公好義,熱心和善。除受師長喜愛之外,在師兄弟之中人緣好,多次出資購房為師兄弟們設立傳拳習武的活動場所,為發(fā)揚太極拳盡心盡力。
1956年退休后,又到中山公園楊禹廷拳場幫助師兄教拳, 將有生之年再度獻給太極拳事業(yè),受到學員們特別歡迎。
五、修丕勛,主要在山東掖縣教拳,很有名望,為家鄉(xiāng)的武術事業(yè)做出了貢獻。早期在京得其傳的弟子溫銘三和孫鏡清亦在京教拳傳人。
六、王子英(1902-1967)名杰,王茂齋次子。他的兄、弟皆早逝,他獨得家傳絕技。少年時即得武林名師傳授,習武有成。他身壯力大,后隨父學太極拳更是如虎添翼,他推手功夫極高卻不以力勝,純以意、氣、神、形的變化,與人接手常使對方有泰山壓頂之感而又捉摸不定其力點。從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末,在全國推手圈中,他的技術屬一流。傳人有王有為、姚俊千、毛有豐和李經(jīng)梧、李廣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