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步七星講解
北斗七星(斗、牛、女、虛、危、室、壁)因構圖狀如龜蛇,而被稱之玄武?!冻o·退游補注》釋曰:“玄武為蛇龜,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謂之武。”為四靈(龍、鳳、龜、蛇)之二。太極拳《各勢白話歌》云:“上步就排七星拳。”說明“上步七星”勢,上步后兩拳交錯封掤架打,下盤成右虛步鏟踢,從側面看,其頭、手、肘、肩、胯、膝、腳七個出擊點的位置,其形勢布排恰似北斗星座天樞、天璇(璿)、天璣、【請不要亂說話,詞語被禁止】、玉衡、開陽、搖(瑤)光七星,故名。
五、左右分腳講解
“左右分腳”勢,簡稱“分腳”。凡拳勢中有“左右”兩字者,皆指左式與右式而言。分腳,一名“翅腳”,系指兩腳以腳尖或腳背先后向左右分踢,伸展自然,安適舒展,身心雙暢,其勢如飛鳥展翅,翱翔于藍天;勁貫腿足,意注四梢,其像如蒼鷹搏擊于長空,故名。此式原名“踢腳”,乃是用腳尖向上踢,故《太極拳體用全訣》說:“左右分腳脅下刺,捋來架去伺隙襲。”一個“刺”字形象地刻畫了腳面繃平以腳尖踢出的特點。武式、孫式太極拳仍有“踢腳”“起腳”之名。起腳,原是武術使用腿法的通稱,此外專指分腳。吳、武、孫、陳等式太極拳另有“二起腳”,別名“鴛鴦腿”。>>>楊式太極拳 比較各式拳譜套路不同點
六、轉身蹬腳講解
“轉身蹬腳”,轉身后用腳跟蹬人,故名。蹬腳,陳式作“蹬一根”,陳式古譜作“莊(樁)根腿”。楊式太極拳屬于蹬腳范圍的拳勢有轉身蹬腳、右蹬腳、回身右蹬腳、左蹬腳、轉身右蹬腳及楊澄甫后修訂定型的“十字腿”,共計六式,可見蹬腳之重要。因其技術要領及用法大致相同,除個別勢式因有變異及特殊而需另作斠解外,其余皆以“轉身蹬腳”為準以作“蹬腳”之斠解。
七、轉身右蹬腳講解
“轉身右蹬腳”本應列入“蹬腳”范疇。但因其與前勢“左蹬腳”組成連環(huán)腿法,這是太極拳中一種特殊的腿法,且此勢的轉身是以腳掌為軸轉動,完全有別于他勢蹬腳以跟為軸的轉動,故另作斠解?!短珮O拳體用全訣》說:“形似松鶴單腿立,上卸下取常蹬膝,足掌為軸轉自由,轉身蹬腳連環(huán)踢。”《各勢白話歌》說:“踢腳轉身緊相連,蹬腳上步搬攬(一作攔)打。” 《全體大用訣》說:“左蹬腳踢右蹬勢,回身蹬腳膝骨迎。”充分說明轉身右蹬腳是以腳掌為軸旋轉的,其目的是“轉自由”,既輕盈且靈活,有利于連環(huán)腿法的實施,這是為連環(huán)進擊專門設計的,也是太極拳中唯一的“樞紐”旋轉方法,這一點是要引起注意的。
八、十字腿講解
十字蹬腿是一個平衡動作,兩手平肩伸展是為平衡,要求立身中正,身樁端正,無所偏倚,虛靈內合?!短珮O平準腰頂解》有“有準頂頭懸,腰之根下株,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用它作為十字腿的動作要求和尺度是十分貼切的。
九、轉身擺蓮講解
360°大轉身后,以腳背緣擺踢敵人,柔腰百折若無骨,撒去滿身都是手,腳過似疾風擺蕩蓮葉,故名“轉身擺蓮”。又名“擺蓮腳”或“擺蓮腿”,簡稱“擺蓮”。“擺蓮”是武術中的通用名稱,有單、雙之分。前之“十字腿”,早年楊澄甫練此勢就是“單擺蓮”,既以左掌單掌橫側仰著拍擊右腳面,形成拗步“單擺蓮”。而本勢是左腿展開先行擺轉,此為一擺。擺轉后,右腿自左向上、向右外擺,以橫勁擺踢,此為第二擺,雙手左掌稍先、右掌略后迎著拍擊腳背,故又名“轉身雙擺蓮”,簡稱“雙擺蓮”。其轉身時兩手上刮、左腿下掃,意含掃腿,當源于外功拳的“掃蹚腿”>>>楊式太極拳 如何掌握太極中的掌形
十、左右金雞獨立講解
金雞獨立,象形也。一手上托,一手下按,一腿屈膝提起,一腿支撐獨立,其姿勢恰似金雞獨立,故名。而武式、孫式作“更雞獨立”。
綜上所述,可知太極拳有十分豐富的腿法,其可分為:踢腳、分腳、蹬腳、擺(寓掃蹚)腿、踩腳、頂(撞)膝六大類。其中踢腳有:白鶴亮翅、高探馬、上步七星、退步跨虎四勢;分腳有:左右分腳一勢;蹬腳有:轉身蹬腳、右蹬腳、回身右蹬腳、左蹬腳、轉身右蹬腳、及定型后的十字腿六勢;擺腿有單擺蓮、雙擺蓮二勢;踩腳有金雞獨立,進步搬攔捶二勢;頂膝有金雞獨立,雙峰貫耳二勢;共計有十七勢明顯的使用腿法,此外尚有如攬雀尾的左、右掤式等諸多暗藏腿法的拳勢,充分說明在三十七勢太極拳中,腿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足以證明太極拳并非象一些拳家所說的那樣,太極拳重手不重腿的。恰恰相反,太極拳特別注重腿法的鍛煉和運用,這是“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的技擊性使然。
結語: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方法,多吸收名家的經(jīng)驗,自己還有勤學苦練,好能找到一個師傅,或者有經(jīng)常切磋的拳友,希望各位拳友,在看完小編的文章后,能對您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