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釋“雙重”
不能運化者,虛實不分,開合、粘走不能相濟,為“雙重”。“雙重”是練功中的一個過程,通過長時間逐步的正確身法的習練,去掉了不正確的,正確的上了身,“雙重”就會改掉,同時這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
“太極”兩宇出自《周易》。太極拳系中華武術的一個拳種,因太極拳的拳理、功法及表現(xiàn)形式區(qū)別于其他拳術,且又經(jīng)過歷代武術先哲們的精心錘煉,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故后人稱之為太極拳。太極和太極拳是兩種學問,學習太極拳者要分清。擊技是傳統(tǒng)太極拳術的靈魂,要以武術的規(guī)律來思考它,要按太極拳的功理、功法來專心致志地修煉,否則,只能枉費工夫。
十五、釋五宅訣中的“呼吸”
武式太極拳中的呼吸,是“開合”的代名詞,指“內(nèi)勁”在體內(nèi)的升降。而不是指人的肺部呼吸。太極拳系自然之道,肺部呼吸要求自然。
十六、 釋“騰挪閃戰(zhàn)”
騰:為開、為發(fā)。
挪:為合、為蓄。
閃:接定彼勁,使之勁頭落空。
戰(zhàn):發(fā)內(nèi)勁時,運勁如百煉鋼,要有摧枯拉朽之勢。
十七、釋“粘黏連隨”
指經(jīng)過長時期的按身法的要求練功,知己和知人功夫都達到了舍己從人、不丟不頂、無過不及的階段。
粘:我順人背謂之粘。
黏:勁斷意不斷謂之黏。
連:不頂渭之連。
隨:不丟謂之隨。
十八、釋“起承轉(zhuǎn)合”
起:即一搭手接對方皮肉之形。
承:接定彼骨之勁,即物將掀起。
轉(zhuǎn):內(nèi)勁由腳跟注于腰間,施于兩膊,形于手指。開也,發(fā)也。
合:內(nèi)勁由原勁路回注于腰間,蓄也,拿也,撥也。
十九、釋“引進落空合即出”的“合”
(1)武秋瀛云:“合即撥也。”
(2)指按照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的要求,自己守住規(guī)矩反復錘煉,明師點傳,達到神不外散、神氣鼓蕩,周身無有缺陷,周身一家才能得機得勢,舍己從人,才能達到引進落空的功夫。
太極拳論
太極是由無極生成,又孕育陰陽變化。運動時陰陽分開,靜止時陰陽合成一體。動作不可過份和不足, 要隨對方變化而伸展。對方剛猛打來,我以柔化應接, 這叫作“走”;我變成順勢,占據(jù)主動,使對方陷于被動、劣勢,這叫怍“粘”。對方快,我反應也快;對方慢,我隨之也慢。雖然變化千千萬萬,然而道理卻始終如一。由招法熟練逐漸明白勁力的變化規(guī)律,再由明白規(guī)律進而達到運用自如。如果不是長期用功鍛煉,絕不能一下子寬闊精通。
頭要自然向上頂起,氣要向下沉落于小腹。身體不可俯仰歪斜,動作要忽隱忽現(xiàn),變化莫測。對方攻我左側,我左側變虛;攻我右側,我把右側隱蔽。對方向上仰攻,我升得更高,使其摸不到;對方向下攻擊,我變得更低,使其感到深不可測。對方進,我就退,使其長不可及。對方退,我就乘勢進逼,使對方感到更急促的壓力。力量要判斷準確,一根羽毛的重量也要分辨出來;感覺要十分靈敏,蚊蟲落到身上也要有反應。要做到人不能知我,唯獨我卻知己知彼,對其了如指掌, 英雄所以無敵于天下,都是由這個緣故而取得的。拳法流派很多,其架勢雖有不同,但都不外是以強欺弱, 以快制慢罷了 !有力打敗無力,手慢輸給手快,是人的先天自然能力,絕不是練功后取得的本事和作為。仔細分析一下,太極拳歌訣中“四兩撥千斤”的一句,顯然看出不是大力取勝;再看看七八十歲的老人抵抗一群人的情景,單純靠快速怎能辦得到呢!
身型、身法要象平準一樣中正,轉(zhuǎn)動要象車輪一樣靈活。對方用力進攻,我要放松,將力偏向另一側, 就會隨對方來勢而屈伸變化。反之我也用力相抗就形成“雙重”,造成雙方頂牛的局面,自然停滯不前。常常 看到下了多年苦功仍然不能柔化運轉(zhuǎn)的人,一概都是自己造成受制于人的局面,這就是沒有領悟到“雙重” 毛病及其危害的緣故!
要避免這種毛病,必須明白陰陽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要取得主動就必須走化,以退為進,只有走化運轉(zhuǎn)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控制對方,以柔克剛。走和粘密不可分,正如陰離不開陽,陽離不開陰,陰陽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依托,才算懂得了拳法的規(guī)律。明白了規(guī)律以后才能越練越精,通過牢記和反復思考實踐,就會逐漸達到得心應手,隨心所欲的地步。
結語:太極拳論深深的影響著太極練習者,看了上面的文章你對太極拳的理解是不是多了幾分呢?學習太極應該在各個方面學習,千萬不能偏安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