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太極的功法也逐漸的被演變,現今的太極以及被用作養(yǎng)生健體,太極拳也有許多分支,趙堡太極拳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怎么樣練習趙堡太極拳么?不清楚的話就趕緊來看看吧!
趙堡太極拳大架七十二式,小架鄭悟清拳法有拳架七十五式,式式皆為畫圓,走圓,是本拳種的核心與特征,整個拳架是從先轉大圈后小圈,猶如春蠶抽絲連綿不斷,里有順圈逆圈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圓,以肘化圓,以胸腹化圓,以膀化圓和以胯化圓。丹田轉動,此乃一圓化太極。
拳架的演練遵循,(三直)(四順)(六合)和(意貫四梢)等規(guī)則,(三直)即頭直、身直、小腿直、(四順)即腿順、腳順、手順、身法順,六合即手與足合、膀與胯合、肘與膝合此乃外三合,內三合有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四梢)為牙為骨梢,舌為肉梢,發(fā)為血梢,指為筋梢。
趙堡太極拳架輕靈柔活,動作舒展大方,演練時,步活圈圓,環(huán)環(huán)相扣,無明顯發(fā)力動作,套路貫穿,有柔有剛,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圓為圈、由簡到繁,提高技巧,難度,在演練過程中,練至數趟,一經啟動,旁人觀之、見走圓畫圈,卻找不到頭與尾,猶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
趙堡太極,在走技方面擅長拿、跌、擲、打、靠諸藝,又有各種擒拿與反擒拿動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擊特點甚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繃、履、擠、按、之動作,活步推手,以練采、列、肘、靠、之法。
趙堡太極拳行功秘籍
“心靜如水百會懸”,百會即是頭頂之中央,又曰巔頂。
百會穴是中醫(yī)學中十二經絡奇經八脈中之督脈,所謂百會也就是諸陽之會,它是經絡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在我們太極拳里特別講究百會懸,要求百會穴始終要垂直一線,也就是百會穴要遙
對準會陰穴。那么會陰穴又在哪里呢?它是經絡中之任脈,會陰穴是在二陰之間,也即是大小便的中間,中醫(yī)學把它列入諸陰之會。百會穴又是如何遙對會陰穴?也就是在立身中正的基礎上,頭頂要懸,下頦就要后收,這樣才能做到百會懸,上身要做到收頦外,還要含胸、沉肩,而且要把它養(yǎng)成習慣,雖然不容易做到,但必須要做到,而且要到位。
下半身腰也要正直,四平八穩(wěn)、中正安舒,所謂“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腰就像是一桿大纛旗,更不能左右要搖晃。尾閭骨要微微向前抄,這樣才能使百會與會陰在一個直線上,而且要始終保持相對的垂直度。我們說身體是一張弓,它的弓之頭即是我們說的百會穴,它的弓之尾即是會陰穴,弓之弦即是由百會穴與會陰穴像接通的一根線(當然在拳術上是一根無形線的連接)。那么這張弓的弓背就是我們的整個一根椎體骨(包括頸椎、胸椎、腰椎、尾椎骨)。
這是人身五張弓的第一弓,許多太極拳流派從各種不同程度來說明它的重要性,只有在百會懸的基礎上,也就是百會與會陰遙對的弓身,這樣才能步入“氣貼脊背”、“勁由脊發(fā)”的初步階層。
“百會懸”老師曾經用這樣的比喻來說明立身中正:百會穴是頭頂之中央,其中好像垂吊著一根線。就像過去蓋房子,現在科技發(fā)達,可用水平儀來測定,過去只是用一根垂吊的線,
下面蕩著一個尖頭的鐵砣,如果砌墻的話,可以測定它是否垂直,測定它是否在一個ie水平面。這里要說的就是百會穴就像一根垂吊的線,而下面的鐵砣尖是否指對會陰穴,對準了就是“立如平準,活似車輪”。所以學太極拳我們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立身正中,也就是李宗有老師說的“心靜如水百會懸”。
其實楊、吳二家太極拳都非常重視立身中正,我曾聽說要求學生頭上放置一大碗,內置少許清水。我們在練太極拳時,以不灑落水為佳,有的甚至把碗落地而打碎了。我覺得這種方法到也可以,但是要說明頂碗并非是目的,關鍵只是要做到“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就可以了。你們也可以放一本書試試看,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怎么啦?書本老是往地下掉,還不抓緊改!此時不改,更待何時?!
后還得說二句,頭上放置大碗,或者放置一本書,這些都不是目的。只是要求做到立身正中,不偏不倚就可以了,不必經常這樣去做。當你做到了中正平圓,內三合、外三合都能周全,則要求回歸自然,既中正而又自然,這樣才是合乎太極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