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養(yǎng)生主要講究的就是吃,我們中國人對于吃來說很講究。你知道我們養(yǎng)生的時候應該怎么吃么?那些吃法是不好的呢?有什么好點的飲食規(guī)律呢?小編今天為您整理的關于吃的相關養(yǎng)生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說文解字》“節(jié)”原始的意思是竹節(jié),還被應用要骨頭連接的地方,又將“節(jié)”引申為節(jié)制?!豆沤駶h語詞典》則進而釋為一定程度、適度的含義。
“不節(jié)”在此就是不適度即飲食不適度?!秱浼鼻Ы鹨健氛撌觯?ldquo;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意指飲食適度是生存的必要保障。
故針對于此,《醫(yī)說·食忌》提出“食飲以宜”的原則。針對飲食的不適度,可分為飲食量的太過與不及,飲食的質不適度,飲食的寒熱、五味的太過等幾個方面。
飯不能吃的太多,好不要量的不足,或過時不食間隔太長,或饑等。進食量減少可導致氣致氣血衰少,繼發(fā)多種疾病。
飲食肥甘厚味的不適度。對飲食肥甘厚味的科學的要求,是反對過食肥甘厚味?!端貑?middot;奇病論篇第四七》:“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素問·生氣通天論篇》:“高粱之變,足生大丁”,說明過食肥甘厚味,往往會阻礙氣機,壅滯脾胃,化生內熱,甚至發(fā)生疔瘡等疾病。
后世在《內經》有關論述的基礎上有所發(fā)揮,《醫(yī)說·食忌》中強調“食飲之宜,……肉無貪肥脆,菜常令稱于肉”,《格致余論》中有“茹淡論”專篇,主張少食肉,多食天賦之味和自然之物,認為自然沖和之味,有補陰之功。
飲食的寒熱不適度。《內經》提倡飲食要“寒溫中適”,反對過寒過熱?!鹅`樞·師傳》說:“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指出飲食不可過熱,也不可過涼,寒溫適中,脾胃之氣就可保持平衡而無偏盛偏衰之弊,邪氣無從發(fā)生?!夺t(yī)說·食忌》則細化提出“飲不厭溫熱,肉不厭軟暖”。
飲食五味的不適度?!端貑?middot;六節(jié)藏象論》:“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泛指各種不同的種類、不同性味的食物成分,又為食物的總稱。因此,《素問·生氣通天論》:“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官,傷在五味。”
強調五味必須調和均衡,不能太過,太過則損傷其相應的臟腑,而產生相應的病癥?!秲冉洝酚卸嗵庩P于五味致病的規(guī)律的記載《素問·五臟生成篇第十》:“是故多食咸,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發(fā)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郵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fā)落,此五味之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