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羽毛球愛好者來說,不止要提高打球的技術,也要了解羽毛球這項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還要了解羽毛球運動的相關術語,當然場地的規(guī)格標準也是要知道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羽毛球的相關常識。
羽毛球運動的起源與演變
有資料顯示,羽毛球運動的早相關文字的記載是一幅題名為“羽毛球”的法國油畫,是由法國畫家喬丹(1699-1779)所畫。畫中,一名少女手中持有穿有網(wǎng)弦的羽毛球拍。還畫有7根不同顏色的羽毛所制成的球。
傳說日本早在14-15世紀時,已出現(xiàn)了一種兩個人用木制球拍,將插上羽毛的櫻桃核當做球來回對擊的游戲。這種運動很快傳到了歐洲和亞洲其他國家。但因這種球不堅固耐用,飛行速度又太快,所以雖風行一時卻很快就又消聲匿跡了。
此后,又有類似羽毛球的游戲方式相繼在印度和俄國出現(xiàn),印度稱此游戲方式為“普那”,它是用絨線纏成球形,上插羽毛,用木拍對擊。俄國稱其為“伏朗”。用球和我們現(xiàn)在的毽子非常相似。
從此不難看出,羽毛球的起源與類似“毽子板”的游戲有著很深的淵源。由于地域、文化的詫異,對原始羽毛球運動的稱呼大相徑庭。目前,對于羽毛球的起源是眾說紛紜。但是對于現(xiàn)在羽毛球的稱法還是一致的。
1873年,在英國格洛斯特郡的伯明頓鎮(zhèn)(BADMINTON)有一位叫鮑弗特的公爵,一次在家中宴請賓客,恰逢下雨,客人只得聚在客廳,時間一長,大家都感到乏味。
當時,有位從印度退役的英國軍官,將其在印度孟買見到的“普那’向大家作了介紹,于是大家就在大廳內(nèi)進行這種羽毛球的游戲。因這項活動極富趣味性,很快就風行起來。
由于這項活動誕生在伯明頓,有人就提議以這個莊園的名稱命名了這項運動,所以,英語中羽毛球叫做“BADMINTON”。
“羽毛球館”是鮑弗特公爵的莊園改名之后的稱呼,用來表示紀念的。在“羽毛球館”中陳列著19世紀中業(yè)初的羽毛球拍和球。那是的所謂的羽毛球場地的形狀呈現(xiàn)葫蘆形,中間較窄,兩頭較寬。一直到1901年才改成長方形。
1877年,第一本羽毛球比賽規(guī)則在英國出版。
1893年,在英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羽毛球協(xié)會。1899年,該協(xié)會舉辦了第一界”全英羽毛球錦標賽”(All Englang Badminton Champinships)”這就是自1899年起在英國倫敦溫布利體育中心舉行的傳統(tǒng)性,非正式世界羽毛球錦標賽。
此后,羽毛球運動從不顛諸島流傳到斯堪的納維亞和英聯(lián)邦各國,20世紀初流傳到亞洲、美洲、大洋洲,后傳到非洲。
隨著這項運動在世界上開展的國家越來越多,1934年成立了”國際羽毛球聯(lián)合會”,總部設在倫敦.1939年國際羽毛球聯(lián)合會通過了各會員國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競賽規(guī)則>>。
從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這個時間,歐美國家的羽毛球運動發(fā)展很快.特別是英國和丹麥,歷次重大國際比賽的桂冠幾乎都被他們所壟斷.其次,是美國和加拿大也具有相當高的水平。
1948-1949年舉行了的首屆世界男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湯姆斯杯”賽,馬來西亞隊擊敗了美國、英國和丹麥等強隊榮獲冠軍,從而開辟了亞洲人稱雄國際羽壇的時代。
50年代亞洲羽毛球運動發(fā)展較快,特別是馬來西亞涌現(xiàn)出了不少優(yōu)秀選手,蟬聯(lián)了1951年和1955年之間所舉行的兩屆湯姆斯杯賽冠軍。同時在全英錦標賽中獲男子單、雙打的冠軍。
50年代末,印度尼西亞羽毛球隊在國際羽壇開始崛起,他們在學習歐洲選手的技術與打法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加快了羽毛球場上的速度和對落點的控制,使羽毛球技術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