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有很多的太極拳學習者,但是真正達到了比較高級的太極拳水平的人卻很少。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并且在自己通過太極拳進行太極拳的學習時,應該盡量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習太極拳者,不能深造,不能達到健身養(yǎng)生入道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整個習練過程,都缺乏透徹明了的真宗道理作指導,徒在形式上下功夫。
現代人進行太極拳的練習時,往往更重視的是對于太極拳拳架的掌握情況,對于形式的完美過于執(zhí)著,這其實對太極拳的學習并沒有什么益處。另外很多人在太極拳的學習過程往往會陷入可以要求自己的狀態(tài),而忽視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這些要求,因而使自己的太極拳學習陷入困境。
全身上下、內外,都按照各種要求來看,動作、姿勢、套路,是向外學來的或是用意識導引出來的,形神己經脫節(jié),精神做了軀體的奴仆,精神不能專一,神不守舍,神散氣散。由于練功的方式方法是“本末倒置”而完全違背了道家修煉真宗及武學真諦“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之理,由于練功達不到“忘我”這樣就是著在了,佛家修持者忌諱的“執(zhí)我色相”上面了。按現在中國普及在社會上的這種太極拳練法,完全執(zhí)著地追塑形象、形式的,太極拳套路練下去,將永遠不能,無法達到“物我兩相忘,有形歸無跡”的境界,沒有練出毛病來,就值得慶幸了。
不能長“功力”其根本原因,是練拳人扔不掉“有為法”,抱死了“有形有相”的東西。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此言確實不假。因為,太極拳套路演練的方法,是初學入門有為的方法,此方法是人為的刻意模仿別人的,所以叫為法,為法是二法,所以就叫“有為法”。有為法應當是一種引渡的手段,引渡入門之后,再提高升華,就必須放棄這方法,用聽其自然而無所作為之法,也就是不再用人為的任何一種手段,把這種法叫“無為法”,“無為法”是真法,所以古圣先賢說:“起心即是妄,有二即非真”。因此,就把“有為法”叫作二法,又管“無為法”叫不二之法。這個二法次于真法,若總執(zhí)著于有為法不放者,不僅不能深造,反而會執(zhí)著出偏差來的。練功者不認自本心,識自本性,難入無為。也就如同人借助于渡船過河,開始坐船過渡是必然的手段,但是,當船己經渡到了彼岸而過河者卻不愿下船,而是死守在船上,那么此人就不能登上彼岸。故而必知;
法為身心設,法出心身中,學法要舍法,迷法把己蒙。
現在比較普及的太極拳的學習方式大多數是錯誤。很多的太極拳運動,不管練習者的實際情況如何,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用同一個模式進行學習,這顯然違背了太極拳的自然之道。在很多研究太極拳的文章中都提及,。對于太極拳的學習,應該因人而異,一模一樣的學習是無法學出水平的。
從心理狀態(tài)上分析,習練人按葫蘆畫瓢,思想意識被束服,身心固鎖,實練中不能自主,更沒有自由與自然。這樣身心被固定的方法與套路固定模式所束縛,壓制了人的天賦本能,把練拳者培訓成了沒有自主權的機器人。自我身心外學之手段,是來至他人的身心產物,屬于外家功。外家功移至自我本身,均屬消耗自我身心之能量,皆不能從自我身心本質上得到增長,只是有為的體力運動。練拳者練的僅是身體動作和意識,整亇操練比劃過程期間皆是散氣耗神的過程,精神不自在、不自如,精神執(zhí)著于動作或氣感上,舍本求未而導致了體累神消。
再有練拳者操練過程只做有形有相的固定動作套路,未能觸及固本培元、獨立守神、心靈修繕、增智開慧、正心修身、虛無體道與返樸歸真的修行理念。依照如今社會上正在廣泛普及的太極拳所教所練的方式方法,創(chuàng)傳人張三豐祖師所說的:“太極拳實乃入道之基”。這種真正體現太極文化靈魂,并且讓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在東方有悠久歷史和有博大精深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天人合一”理念有任何關系嗎?這是否是在指導與規(guī)定上有著誤區(qū)和盲區(qū)?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偈曰: 一切有為法,不是自在心,心中若有法,何談凈六根?
老子曾經把他們分為上中下三等人,如是說;清靜無為的真常之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空洞虛無,至極微妙,完全不同于凡見的萬事萬物。天性純全,未被后天機智情欲鑿喪的上等之士聞之,必能領悟其奧妙,躬身以行。天性半備的中等之士聞此道,雖能略知其中奧妙但較膚淺,半信半疑,因而若行若止,顧慮重重。下等之士,其天性全被七情六欲,酒色財氣、機智巧詐而蒙敝,不知進道修德,不知修真煉性,只求貪享世味,追遂名利,其心其行,背道而馳。因而,他們聞知恬淡無為的大道,根本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哈哈大笑。如果不被這般人嗤笑,就不足以顯示它的重大意義了。無論學什么,目標與目地的確定,也就決定了你將所達至的層次與境界。
后要注意的是,現在雖然有很多的太極拳的名人,但是其中很多并不是真正具有太極拳水平的,而只是胡編亂造太極拳理論,用錢買出的名氣。在我們的太極拳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注意了解吸收別人的經驗,還要注意分辨這些理論的正確性,絕不能盲目的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