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的幾大主要流派之一,在現(xiàn)代,愛好以及學習武式太極拳的人很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武式太極拳的一些相關知識,幫助武式太極拳的愛好者們更好的通過太極拳進行太極拳的學習吧。
太極拳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其中心就是要自然和諧。太極拳的動作與節(jié)奏能夠不斷地變化,但是始終不變的就是和諧。武式太極拳完全展現(xiàn)了太極拳的這一特點。想要了解這一點就必須在樣式與氣勢之間進行體悟,那么現(xiàn)在就來具體的了解下吧。
武式太極拳有哪些主要的特點
武式太極拳的風格很突出,主要特點是非常清晰的,和其它的太極拳流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首先我們看武式太極拳的掌,它要求撐開,“勞宮穴”微微外凸,歷史上稱這種掌叫“五花掌”。為什么要這樣呢?因為武式太極拳講技擊,講導引,講內(nèi)功。這種掌的練法過去在“易筋經(jīng)”中有,這樣有利于內(nèi)氣的貫通和引動內(nèi)勁。
第二個特點,在勁路上,它要求勁起于腳跟,這種運動方法體現(xiàn)了武式太極拳的內(nèi)家拳特點。初級的動作,開始學習時是外動大于內(nèi)動,到后期是內(nèi)動帶動外動。而且是明顯的內(nèi)動大于外動。這些都是和掌型、身法有關,不注重體會內(nèi)動的變化可以說就沒有掌握武式太極拳的要點。
武式太極拳的再一個特點就是架式緊湊、嚴謹。因為武式太極拳的創(chuàng)始人武禹襄先師,是清朝末期的一個知識分子。當時的清朝人穿的是那種長袍,作為文人總感覺撩起袍子打拳是不雅觀的一件事,也不方便。所以它創(chuàng)編這種拳術都是出腿不超過袍子的長度、寬度,正好蹬起來,一弓,一撐,又很沉穩(wěn),步伐不是很大,但深意充足,不追求拉多大的架式,而在于要有宏大的氣勢。
武式太極拳的又一個重要特點,在于它是一種需要你能夠?qū)φw宏觀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武式太極拳需要我們能夠“立定腳跟豎起脊,拓開眼界放平心”,第一句講的是你要能夠保持身形的中正,其次要能夠?qū)⒀劢绶艑?,要能夠看向遠方,這是因為武式太極拳需要練習者能夠練習一種氣勢,通過神聚而形成的氣勢。
武式太極拳還有一個特點,它的腰胯動作多。因為它勁起于腳跟,從技擊角度說,胳膊扭不過大腿。上手和對方搭好以后,就不動了,就用腰腿的動作,一出腿蹬起,弓、撐。每一式都是用腰腿,以這么一種特殊的步型的出腿,做到了完整一氣。除了極個別動作以外,基本上都是這種步型。武式太極拳中有一種說法,說練了半天實際上就是練了個“攬扎衣”。這是什么含義呢?就是說武式太極拳是練身法的拳,“攬扎衣”集中體現(xiàn)了這個特點。
另外,武式太極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要求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無論從外在的肢體上,還是從內(nèi)氣、內(nèi)勁上,要求精、氣、神、意、目、力,達到完整的統(tǒng)一,一瞬間同時達到。過去我?guī)煾咐铄\藩先生說練拳要“目有所視,力有所達,意有所向”。
此外,在打手過程中,武式太極拳不重招式外形,重接勁打勁,很多朋友說,你講“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到底是誰先動啊?這實際上體現(xiàn)了武式太極拳的辯證關系。它所說的“彼不動”是指什么呢?那是對方內(nèi)勁出來之前,我們不動,只是從內(nèi)心感覺到他將要動的時候,你先動,這時候腳下一蹬,腰胯一甩,以摧枯拉朽之勢,發(fā)出你的內(nèi)勁。
武式太極拳的這種掌型要求在其它幾種太極拳中有沒有
沒有。其它太極拳對掌的要求基本上是微微的虛攏,只有武式太極拳傳統(tǒng)的練法是這么張開的,所以從掌上一下子就可以判斷出它的風格。
武式太極拳從比較緊湊的架子上練出很大的氣魄的難度是不是很大
對于這一點的學習與掌握,確實比較有難度。很多時候?qū)τ谔珮O拳的學習是與你的領悟能力緊密相關的,但是每個人不僅有不同的先天條件,而且會遇上不同的后天環(huán)境,形成不同的思想方法,這就使得對武式太極拳的掌握每個人情況各不相同。武式太極拳不需要外形如何龐大,但需要有足夠的氣勢,這也是武式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的一個重要區(qū)別。
武式太極拳的關鍵是哪里“緊湊”,哪里“開展”
這是核心問題。首先目標要明確。緊湊是指它的四肢外形,手、腳伸展出去的幅度不必太大,手、腳、軀干之間有一種呼應關系。合則“緊湊”嘛。否則即使手腳伸出去很小,彼此之間關聯(lián)性不強,那就叫“局促”了。“開展”是指你的神意要高遠,以有限的身軀容納無限的自然。
武式太極拳中是如何實現(xiàn)“穩(wěn)定”的
要“緊湊”必須要穩(wěn)定,架式無論大小,一定要“正”、要“穩(wěn)”這樣才能“定”,才能實現(xiàn)有限軀體對無限自然的輻射作用。
這要從兩個方面解決,身行要穩(wěn),中氣要正,一個訣竅就是在腳跟。武式太極拳動作在出腳時,總是出半步,后腳跟上總是跟到腳跟部,不要過前。往回退時幅度一樣。轉身的時候,步子先調(diào)過來,以實腿的腳跟為軸,虛腿的腳掌為輔,以脊柱為中軸,上下同時扭動,就完成了動作的轉換。這是轉身動作,比較典型的說明了腳跟部的作用,其他動作原理相同。另外一個訣竅就是氣要下沉,下部要穩(wěn)。不管什么動作,轉換可以靈,但氣不能虛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