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Ⅸ存在另一條非生理性的激活途徑,Russell蛇毒蛋白僅裂解上述第2個位點,不釋放肽段,也有生物活性,稱為FⅨαβ。因而第二個位點的裂解是FⅨ激活必不可少的,僅第1個位點裂解無生物活性。催化區(qū)相當于FⅨa的重鏈,具有典型絲氨酸蛋白酶擁有的催化三聯體,在FⅨ的位點為組氨酸221、天門冬氨酸269和絲氨酸365。激活的因子Ⅸ(FⅨα)在輔因子FⅧa,鈣離子和磷脂存在時激活FX。
2.FⅨ基因和基因缺陷
FⅨ基因位于X染色體長臂末端(Xq27),基因長34kb,包括8個外顯子和7個內含子,其mRNA長2.8kb。血友病乙的基因缺陷已有許多報道,包括點突變、框架移位、缺失、插入和其他導致FⅨ蛋白質結構和功能改變的異常。已有400多種基因缺陷導致血友病乙,分布于FⅨ的各功能區(qū)。
約30%以上的突變發(fā)生在CPG二核苷酸序列,包括C→T、G→A轉換,常影響精氨酸殘基產生功能障礙的分子,也可以產生終止密碼而形成無意突變,特別有興趣的是發(fā)生在5′啟動子區(qū)導致FⅨ Leiden的突變,其表型血友病在出生時或兒童早期FⅨ:C和FⅨ:Ag均很低,但在青春后期逐漸上升到60%以上。目前認為一些啟動子區(qū)的突變,破壞了轉錄因子的連接,導致FⅨ基因轉錄降低,青春期后雄性激素能克服轉錄缺陷并維持FⅨ一定的水平。血友病乙Bm特點為兔腦凝血活酶的凝血酶原試驗(Prr)正常而牛腦凝血活酶的胛延長,這是由于錯義突變影響了FⅨ蛋白質中位于180、181和182的氨基酸殘基以及接近活性位點區(qū)的幾個殘基,產生了具有與牛腦凝血活酶異常反應的FⅨBm變異型。
血友病乙的發(fā)病機制
1.抗因子Ⅸ抗體
因子Ⅸ基因的完全喪失引起嚴重的抗原陰性的血友病乙,可能引起因子Ⅸ替代治療產生抗因子Ⅸ抗體引起。但難以單用因子Ⅸ基因的完全喪失來解釋抗體的產生,因并非所有這樣的患者都產生此類反應,且某些有抗因子Ⅸ抗體者并不表現全部基因喪失,如一例血漿含抗因子Ⅸ抗體,基因測定仍然陽性。因此可認為因子Ⅸ基因的缺乏并非替代治療抗體形成的惟一因素。有關機制有待進一步闡明。
2.交叉反應物(CRM)
近1/3的血友病乙患者表現為交叉反應物質陽性(CRM )。此類患者因子Ⅸ抗體水平正常,而因子Ⅸ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存在功能低下或無功能的因子Ⅸ分子。其機制乃突變影響了轉譯后蛋白質加工、γ-羧基化、脂質結合、酶原的活化及對底物的識別以及酶的活性。另有一類CRM 患者,用人腦提取物作血漿一期法凝血酶原時間正常,而用牛腦提取物作血漿一期法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稱這些血友病患者為BM型(M是第1例患者的姓氏字母)。發(fā)生機制可能是突變導致因子Ⅸ分子結構異常而對因子Ⅸ作用發(fā)生競爭性抑制。
3.基因突變
迄今已發(fā)現的產生血友病乙的點突變有378種(包括錯義突變和無義突變)。有幾組報道強調CPG雙核苷酸序列是突變熱點。CPG序列由6個精氨酸生殖基因型中之四個所組成。它是自發(fā)性點突變的重要原因。迄今發(fā)現的CPG雙核苷酸編碼了20種因子Ⅸ序列,其突變率為原來預期的轉移率的150倍。一組51例單一堿基對替換的報道中,有27例系CPG雙核苷酸。上述精氨酸基因型之表型位于因子Ⅸ蛋白之表面,有穩(wěn)定蛋白質結構的作用。精氨酸突變?yōu)榱硗獾陌被幔蚓彼犸@著減少,都會影響蛋白質功能,導致因子Ⅸ活性下降。
4.基因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