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太極拳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很多的流派,這些流派都有各自的特點也都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武氏太極拳的練法,愛好武式太極拳的人,可以結合太極拳來學習一下。
太極拳前輩說:“武氏太極拳著重的勁法與氣勢,不重招法與外形。”我們所有的練功方法,基本是圍繞這個“勁法”來練習的。勁法包括:貫勁、撐勁、拔勁等,再到推手習練時的聽勁、化勁、接勁、打勁等,而以后功夫上身后再可“抽勁”。我們武氏家傳太極拳的練功者,一開始時就被師傅要求:“貫上勁練,粧著身子練。”有些剛接觸武氐太極拳的拳友常常會問:“為什么要貫著勁,還要粧著身子練呢?這樣不是和太極拳的要求的‘輕靈巧妙,松柔連綿,放松’背道而馳了嗎?”
想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首先對太極拳的勁加以理解。太極拳中的勁指的什么,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定論,因而對于初學者來說可能比較難以理解。太極拳的勁是一種內(nèi)在的感覺,是我們通過不斷的拳架獲得的,因而就需要我們能夠按照正確的太極拳要領進行練習。
有的武氏太極拳的初學者,在剛開始貫勁練習時,容易身體發(fā)僵,造成勁路呆滯。在這里提醒大家注意不要憋氣孥勁,盡量胸腹放松,氣調勻,呼吸自然。
說到呼吸,大家要注意自然呼吸就可以了,不要搞什么意念呼吸——就是所謂的順式呼吸、逆式呼吸,又或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暫時不要管它,你在蓄勁時自然是吸,而發(fā)勁時則會自然呼,這些在武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李亦畬祖師的“五字決”中寫的明明白白——“一曰心靜;二曰身靈;三曰氣斂;四曰勁整;五曰神聚……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fā)。蓋吸則自然提的起,亦拿的人起,呼自然沉的下,亦放的人出。”希望大家能明白,呼吸是配合練勁的。有氣才有力,無氣著則無力,而氣力和力氣是不可分割的。
很多人在理解和運用貫勁的時候,會以為只要上身用勁就可以了,這其實是對貫勁的一種錯誤理解。想要掌握貫勁,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下盤的穩(wěn)定,盲目的上半身的進行用勁,并不能達到效果。練出了下盤功才能保證身體的穩(wěn)定性,才能學會貫勁。
貫勁的時候要注意,身體豎直,不要前伏后仰,左右歪斜。兩肩應松沉,不要聳起。前輩“一字定軍訣”中講,上氣靈、中氣運、底氣足、三氣合一方為奏效。
記著剛開始學習武氏太極拳時,我曾問恩師孫建國先生;“什么是武氐太極拳?”恩師伸出右手把食指豎起向前一推,然后說道:“這就是武氏太極拳。”接著我又問:“怎樣才能練到身法完整?”恩師說:“你只管把身子豎直了眼往前平看去練,記著松沉勁就行了。”
這里所說的“松沉”是指上松下沉,就是上身松,下身沉。松不是松軟,更不是松懈,是松柔,沉不是向下沉,是沉重。只有下盤功沉(重)上盤功松(輕)才能做到腳下有根,手上輕靈。王宗岳《太極拳論》中有句話講:“偏沉則隨,雙重則滯。”何謂雙重?只要你明白了偏沉,就理解了雙重。偏沉就是偏重,也就是單重的意思,而這里的沉就是重的意思。
武氏太極拳的勁起于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手法不多,但勁法變化萬端。如果推手時一味講究手法制人,必將形于外表。雖然練習日久,手法嫻熟,面對一些無基礎或是基礎弱的初學者,也是極為好用,可一旦面對一些功力深厚,力大體重者卻效果不顯,甚至隨著年齡的增加,不要說面對功力深厚者,就是對一些不習武技的年輕力壯或反映敏捷者也不好應付了。靠手法來推手是初級階段的過程,所以武氏太極拳有“重內(nèi)不重外,重勁不重招”的要求。漂亮的外型不如有深厚的內(nèi)功,只有“內(nèi)勁和整勁”練出來才好實用,只有基礎功、粧功、拳架正確了,扎實了才能練出功夫。
太極拳中拳架和推手是兩個同等重要的練習方法,互相之間有著密切的練習。不管是練拳還是進行推手的練習,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太極拳的練習者能夠更好的去掌握太極拳的動作,理解太極拳的要領,終融會貫通成為練習者自身的東西。
“那里挨到那里打,挨到那里打那里。”只有做到這些,才有可能做到“出手不見手,渾身都是手”的境界,也就是所謂的“無招勝有招”。還是一句話:“內(nèi)勁勝于招法,氣勢重于外型”。
日常練功無論單練還是推手,都要心要靜、勁要整、氣要斂、身要靈、神要聚。平時在走拳架時需要注意,不光發(fā)力時氣勢要足,就是式與式在轉換的過程中氣勢也不要減,勁不要斷。一般拳友在打拳時,在上一式轉換下一式,都會有一個定式。這個時候勁容易斷,那是因為在轉換的過程把拳的要領給丟了,要領丟了勁也就斷了,意識中要時時刻刻記著有一個對手在和你比試,只要你稍有放松,對手就會給你致命一擊。所以拳論中有: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尤連就是說的這個道理。精神意識要集中,不要三心二意把拳的要領給丟了,那樣的效果就差了。
太極拳大師曾說:勁要合住,不要散了。這個合勁有兩層意思,一個是相對于開來說,一個是對于散來說的。對于練勁,主要還是合與散。要想勁不散,首先身法不能散,身法散了,勁也就散了。只有身法合了且整了,勁也就合了整了。這勁怎么才算合與整呢?首先,練的時候手腳不要亂動,要上下相隨,整體配合,要一動無有不動。對于做不到上下相隨的,師傅形容的很形象一看人家練的胳膊是胳膊,腿是腿的。這不是在夸,這是在提醒練得不正確。上下不相隨,手腳不配合,上下脫節(jié),手腳各行其事。這樣的后果,就是身法散亂,練出的勁也就不會整了。
發(fā)力訓練要在老師的指點下去練習,不要在勁還不整的情況下,就急著去練習發(fā)力,那樣練出來的發(fā)力,也只是肢體力和局部力,不是整體爆發(fā)力。
筆者建議初學者,一定要找一個有正宗傳承關系的明師來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以免少走彎路。這正是前輩譜中云:“入門引路需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