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不適試試腳底按摩
人老腳先衰,養(yǎng)生先養(yǎng)腳,中醫(yī)認為經常進行腳底穴位按摩能夠起到降低血壓、預防疾病、減緩衰老的作用。
用雙手對足底進行輕撫、揉捏、刮搔、扣擊,隨出力量的輕重,節(jié)拍的快慢變化,機體內臟的會得到相應的刺激。長時間的良性刺激,會通經活絡,實現(xiàn)強身健體的效果。
1.貧血、消化不良
按摩部位:肝、膽和脾反射區(qū)
定位:在雙足的大趾前端,有通向人體肝、膽和脾的穴位,當你有腹部收縮、打嗝、吐苦水等不良癥狀時,刺激這些穴位,癥狀就可以得到緩解。當你頭暈、乏力,面青唇白,有著諸多貧血表現(xiàn)時,除了燕窩、紅棗、豬肝之類的食補以外,對小腳指頭部位的反射以刺激,也會有些輔助感化。即便眼不花心不跳,完全沒有貧血苦惱,但如若想面色紅潤也不妨嘗嘗。
2.皮膚過敏、蕁麻疹
按摩部位:里內庭穴
定位:在腳掌上方,第二、三跖趾樞紐前方凹陷處,有一處穴位里內庭,對之進謀殺激,刮拉,就能夠緩解皮膚過敏惹起的搔癢癥狀。
3.失眠、多夢
按摩部位:失眠點
定位:湊近腳掌根部三分之一處,有減緩失眠的穴位。對之進行良性刺激,能夠調整腦電波,完成有效就寢。
4.頸、扁酸疼
按摩部位:肩頸反射區(qū)
定位:雙足拇指指腹根部橫紋處,和雙足外側第五趾骨中部(足外側凸起點中部)。頸肩肌肉反射區(qū)在雙足底肢趾后方兩厘米寬地區(qū)。按摩穴位,提拉肌肉,每天兩次,每次10-30分鐘,堅持兩周,就會有明顯效果。
5.加強免疫力
按摩部位:涌泉穴
定位:腳掌核心處。由于足底浩繁的穴位,人稱足部為人體的第他心臟。既然如斯,這一部位,真可稱得上是心臟之心臟了。對之進行良性刺激,當然愈加必要。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年逾花甲仍舊精力茂盛,其重要緣故之一是他堅持按摩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