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好處不用多說,大家應該都知道。但是,有的人因為個人體質等特殊原因,可能在某些時期不適合拔罐,結果在拔罐過程中身體出現了不良反應。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拔罐會出現的常見反應和處理方法吧。
很多人身體不適合拔罐,在拔罐過程中會出現不良反應。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緊張,疼痛灼辣難忍,甚至起水泡,甚至還有人出現局部發(fā)麻、疼痛等,這些都屬于異常反應。下面我們就來看拔罐會出現的正常反應和異常反應以及相應的對策吧。
正常反應
無論用何種方法將罐吸于體表,由于罐子的負壓吸引作用,局部軟組織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覺得局部有牽拉發(fā)脹感,或發(fā)熱、溫暖、涼氣外出、舒適感等,有的病證立即或漸漸減輕,甚至完全消除。當然,上述感覺并非全部出現,依個體反應的不同,出現的多寡顯隱有別。
留罐到一定時間(數分鐘至十多分鐘),或閃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軟組織呈現潮紅、紫紅色(瘀斑色),或出現丹痧(小點狀,紫紅色疹子),起罐后皮膚的這些變化可能維持一至數天。這些,都屬于拔罐療法的治療效應。
中醫(yī)和西醫(yī)可根據局部的反應情況來輔助診斷疾病
中醫(yī)認為,拔罐區(qū)出現水泡、水腫、水氣過多者,揭示患濕氣證。
身體如果出現深紅或者紫黑或者丹痧,并且觸碰的時候感到微痛,同時身體發(fā)熱,提示患熱毒證;如果身體不發(fā)熱,提示患瘀血證;如果沒有深紅等顏色變化,觸碰的時候不熱,提示患虛寒證;微癢,出現紅紋,提示患風證。
有關刺絡拔罐吸出的液體,可表現不同的病情。一般認為:鮮血顯示病情較輕,黑血或瘀塊顯示瘀阻較重。血水要不就是出現在治療的開始階段,要不就是疾病即將痊愈階段。至于出血量多少,可以反映出病情的輕重。
有些患者開始治療時,出血量少甚至不出血,這是瘀血阻塞嚴重或風氣盛的表現,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瘀血逐漸被吸出,出血量才漸漸增多,但隨著病情的好轉,出血量又會漸漸減少,直至吸不出血。
西醫(yī)認為,拔罐區(qū)若出現微細出血,可作為診斷發(fā)疹性疾病(如麻疹、風疹、猩紅熱、斑疹傷寒等)的依據之一,因為這些疾病的發(fā)疹前期都發(fā)生毛細血管的損害。
如果患者身上出現很多大水泡,就說明有水液滯留,肢體有不明顯的水腫癥;呈現粉紅色或無色斑,提示患有神經痛或高血壓癥;呈現深紫色斑,提示患有肌肉風濕癥和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若治療過程中這些印痕逐漸減少,就說明病情好轉了。
異常反應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緊張,疼痛灼辣難忍,數分鐘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濕氣證),或于施術局部的遠端感覺發(fā)涼、發(fā)麻、疼痛等,均屬異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