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丘,是道教傳說中的的神仙所居之地。丹丘子、黃山君、壺居士,據(jù)說都是漢代的仙人,從他們都愛好飲茶來看,此三人應當屬于茶文化史上有早的道教人物。雖然這些記載有些荒誕不經(jīng),但畢竟道出了道教與茶之淵源關系。在普通的道教人士看來,茶既然是天上神仙服食之靈藥,其功效自是不同凡響,凡人食之,便可以上通仙靈了。
后來,茶這樣一種草木類藥餌,在真人道士的服食過程中的漸漸日?;?、嗜好化,并逐漸在社會上擴散開來,于是茶從一種功能性的藥物,演變?yōu)槿藗內(nèi)粘I钪械氖群闷?。這是漢魏六朝時期飲茶習俗出現(xiàn)的一種較為合理的解釋,同時也為飲茶的藥用起源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國茶道精神
所日內(nèi)現(xiàn)在喝茶的人非常之多,但是對于中國的茶道精神了解的人確實比較少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茶道精神的四字說與八諦說吧!
四字說
臺灣中華茶藝協(xié)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釋義如下。
清
“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清。“茶藝”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英文似purity與Tranquility表之為宜。
敬
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說:“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tài)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xiàn)于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tài),無輕藐虛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于一體,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據(jù)說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悅也、槳也。”可見“怡”字含意廣博。調(diào)和之意味,在于形式與方法,悅槳之意味,在于精神與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啟發(fā)生活情趣,培養(yǎng)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于形,怡悅的精神,在于不矯飾自負,處身于溫和之中,養(yǎng)成謙恭之行為,英語可譯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于啟發(fā)智能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八諦說
負水齋居士研究茶道體系發(fā)現(xiàn),在茶事活動中,在能夠促進人類養(yǎng)生與修身的茶事活動中有八大要領是必須要掌握的。居士將八項要領稱為:茶事八諦。其八諦是:‘茶純’、‘火矜’、‘器潔’、‘水清’、‘內(nèi)心真誠’、‘儀態(tài)恭敬’、‘行為適度’、‘神情怡然’。
茶事八諦亦即茶道八諦,而非佛道八諦、佛家八諦。此八諦非彼八諦,此八諦屬于唯物主義。
茶事活動的所有因素都是在茶事主導人的推動下交織、循環(huán)、滲透、沉淀、升華,趨向于和諧、至善。后,‘物精’、‘人神’。‘茶純’、‘火矜’、‘器潔’、‘水清’是為‘物精’; ‘心誠’、‘儀敬’、‘為度’、‘情怡’可謂‘人神’。人神而物精,物精而人神。精心造事,佳茗美器,茶養(yǎng)人性,修達人情。茶道者,意欲何為?精物神人是也。把茶弄得更美,把人變得更好,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