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腫瘤的治療方法中,手術治療是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手術治療比其它治療方法有更多的徹底治愈機會。手術治療腫瘤就是癌癥原發(fā)病灶(癌癥最初發(fā)生的部位)及轉移癌灶(由原發(fā)性轉移的癌灶)一并切除的治療方法。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現在手術治療已經變得非常成熟,麻醉方法也很完善了。腫瘤患者可以接受安全、無痛的手術。那么,手術治療腫瘤主要適用于那些情況呢?
1、預防或降低腫瘤發(fā)生的風險
某些良性腫瘤有發(fā)展成癌癥的高風險,這些良性腫瘤稱癌前病變。為了避免癌變的風險導用外科切除還未發(fā)展成腫瘤的器官是積極的、有益的。如潰瘍性結腸炎病史長、惡變可能性高,在癌變前切除病變結腸是恰當的治療方式。這類手術通常稱為預防性手術。施行這種手術前,醫(yī)生必須把發(fā)展成癌的風險與手術的風險及手術會引起永久性改變的風險仔細地告訴病人,是否手術由病人決定。
2、診斷和疾病分期
雖然許多非手術技術能精確診斷癌癥,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病理檢查結果是診斷癌癥的最主要依據。腫瘤小應該做切除,活檢即切除整個腫瘤而不是切取一塊組織作標本。皮膚的病變在診斷不明確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切取活檢,以免造成醫(yī)源性擴散。為了準確對腫瘤進行分期,有時需要從身體多個部位切取組織,特別是切除淋巴結。診斷性外科手術可幫助腫瘤臨床醫(yī)師明確診斷,選擇最恰當的治療方法。
3、切除腫瘤原發(fā)灶
對大多數癌癥病人,能切除是最好的治療,其中有一些病例,外科治療還能使其痊愈。外科療法可分治愈手術(根治性手術),即術中切除全部的癌組織及區(qū)域的淋巴組織;非治愈手術(姑息性手術),即術中未能切除全部癌組織。對于進展期癌,非治愈手術的術后復發(fā)危險性較大,因此對于進展期癌癥為了克服非治愈手術的危險性,可實施擴大根治手術,以徹底的根治為目標,廣泛地切除發(fā)生部位及其周圍的一部分正常的組織。即使這樣仍然有復發(fā)的情況,可見所謂擴大根治手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當前的趨向是不追求擴大手術范圍,而是將切除范圍局限到最小的程度,盡量減少手術治療對身體損傷,稱為縮小手術,結合綜合化療及放療而達到徹底治療目的。
4、切除轉移腫瘤
除了原發(fā)腫瘤外,外科治療也用于切除殘余、轉移或復發(fā)腫瘤。外科治療所指的“殘余腫瘤”是指放療或化療(包括介入治療)后,腫瘤已縮小或消退,需外科再切除受侵器官的殘存部分。還有原發(fā)腫瘤切除后,從原發(fā)腫瘤脫落的癌細胞再轉移到其他器官。最近對復發(fā)的腫瘤可進行二次手術治療,仍有一部分病人可取得滿意效果。
5、緩解腫瘤并發(fā)癥
有一些腫瘤在體內可產生機械壓迫癥狀。如果腫瘤生長過大,可阻塞消化道,造成食物不能通過;腫瘤可阻塞膽道,造成膽汁不能流人腸道發(fā)生黃疽;腫瘤可壓迫神經,引起疼痛。即使腫瘤不能安全切除,外科治療也很有用,如可做旁路手術使梗阻的消化道再通,也可解除神經壓迫、緩解疼痛。此類手術稱姑息性手術。腫瘤引起的其他癥狀也能通過外科治療減輕,例如胃癌大出血時,如腫瘤無法達到治愈性切除,仍可單獨切除腫瘤,達到止血作用。
6、重建手術
將為了治療而必須切除的臟器再重新構建起來的手術稱為重建手術。一方面是為了維持生命,要手術切除的器官實施重建,另一方面由于手術導致的外觀上變形給病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及很大心理負擔,也需要實施重建手口術。當前,要想完全恢復喪失的臟器功能及自然外觀是不可能的,但通過外科重建手術的方法可以達到部分或大部分恢復,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有利于重新回到社會。重建手術由整形外科醫(yī)師來實施,也可以由腫瘤外科醫(yī)師完成。但實施重建手術之前應當認真地和專科醫(yī)師研究適應證并要得到病人的同司意。目前較成熟的癌是喉癌、乳腺癌、食管癌的重建手術。
7、配合放、化療的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常使其他治療更有自。例如,需要血管內給藥,可應用外科方法植人導管及藥泵。罷食管癌放療過程中出現水腫影響進食,可在放療梗阻前植入支架,保證放療順利進行。也有用外科手術顯露腫瘤以便大劑量射線直接照射腫瘤即術中放療。
8、腫瘤并發(fā)癥的治療
腫瘤晚期常出現感染、穿孔、梗阻等并發(fā)癥,如發(fā)現這些情況,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溫馨提示:腫瘤患者在手術治療期間要做到起居有常,勞逸適度 按時作息,陰陽平衡,動靜結合,才能保證健康,除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外,我們多鼓勵病人適當活動,參與社會、與他人多接觸,并教會他們腳心按摩法,對于活動不便者,我們定時由護士陪同進行室外活動,從而使氣血暢通,筋脈暢利,有利于術后的恢復。
【參考文獻:《腫瘤治療學》《癌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