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情況,專家介紹;急性乙肝一般以HBsAg陽性;HBeAg陽性;抗-HBcIgM陽性高滴度(≥1:1000);HBV-DNA陽性,作為診斷依據。急性乙型肝炎臨床表現多樣化、潛伏期較長(約45-160日,平均60-90日)。不同類型的肝病癥狀表現有所不同。
急性黃疸型肝炎癥狀
黃疸前期
多緩慢起病,發(fā)熱輕或多無發(fā)熱常出現關節(jié)痛、皮疹。常見癥狀有乏力、食欲減退、厭油膩、惡心、嘔吐、有時腹痛、腹瀉。本期平均持續(xù)5-7天。
黃疸期
發(fā)熱消退,自覺癥狀稍減輕,鞏膜及皮膚出現黃疸,數日至3周內達到高峰。尿色深黃可出現一過性糞便變淺。肝區(qū)痛、肝大、質較軟,有壓痛和叩痛。本期持續(xù)2-6天。
恢復期
患者黃疸逐漸減輕、消退,大便顏色恢復正常,皮膚瘙癢消失,食欲好轉,體力恢復,消化道癥狀減輕,黃疸消退,肝功能恢復正常。本期一般為1-2個月。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癥狀
此型較多見,占急性肝炎的90%以上。癥狀較輕,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腹脹等癥狀。肝大、質較軟,有壓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癥狀輕常被忽視診斷。病程約2-3個月。
慢性乙肝癥狀
很多慢性乙肝患者早期無癥狀或僅有食欲減退,消化功能差,進食后腹脹,沒有饑餓感;厭吃油膩食物,如果進食便會引起惡心、嘔吐,活動后易感疲倦;、頭昏、頭痛、臉色發(fā)黃等。隨病情發(fā)展可能會出現如下癥狀:
1、腎臟病變
乙肝合并腎臟損傷,以腎病表現為主,無一定規(guī)律可循。
2、心血管病變
可出現心肌炎、心包炎,可侵犯動脈血管而發(fā)生結節(jié)性動脈周圍炎,此病可發(fā)生于肝炎前、肝炎期間或肝炎后,大多數常與慢遷肝或慢活肝一起形成雙重炎癥。
3、消化系統(tǒng)病變
肝炎早期胃腸黏膜可出現炎性改變,故有上腹不適、惡心、嘔吐等。慢性肝炎常出現腸壁黏膜水腫。此外,膽管炎、膽囊炎也很常見,還多見急性水腫性胰腺炎。慢性肝病病人因為長期營養(yǎng)狀況較差,還可出現皮疹、皮膚干燥、舌炎、口角炎。
4、血液系統(tǒng)病變
急性乙肝常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改變和骨髓再生不良。肝炎可發(fā)生再生障礙性貧血,男多于女,病情進展較快。由于肝合成凝血因子減少,脾功能亢進時血小板減少,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等原因,致使這類病人易出現齒齦出血、皮下出血及皮膚紫斑。
5、神經系統(tǒng)病變
可引起多發(fā)性神經根炎或多發(fā)性神經炎伴上升麻痹及細胞蛋白分離,也就是格林一巴利綜合征。
6、內分泌系統(tǒng)病變
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致使尿量減少、鈉水潴留,部分病人可出現水腫;男性病人可出現乳房以育、睪丸萎縮及毛發(fā)脫落;女性病人可出現痤瘡、多毛行等癥狀。
溫馨提示:乙肝患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禁忌酗酒、禁忌飲食過量尤其是對肉類和糖類,過多的吃肉類和糖類,會使多余的蛋白質和糖類食物轉化為脂肪而儲藏,生活規(guī)律、適當運動,避免不感到疲乏、惡心,同時要保持心胸開闊,情緒樂觀。
【參考文獻:《乙型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