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醫(yī)
1、全身治療:聚肌胞、板蘭根肌注或內(nèi)服左旋咪唑,烏洛托品。
2、局部治療:液氮冷凍或鐳射治療、外用鴉膽子仁、疣必治等。
對數(shù)目較多,經(jīng)久不愈者可口服烏羅托品,0.3~0.6g/次,3次/d,或氧化鎂,0.5g/次,3次/d,可試用α、γ-干擾素、聚肌胞、土貝母等肌肉注射。局部可外用0.5%酞丁安擦劑、干擾素α-2b涂膜劑、1%噴昔洛韋霜、0.025%維A酸(維甲酸)霜等。顏面部慎用激光、冷凍治療,也不用腐蝕性強(qiáng)的藥物,以防色沉斑、瘢痕形成,影響美容。手背部可選用各種物理療法(同尋常疣)。
二、中醫(yī)
中醫(yī)療法
局部治療:中醫(yī)外治可用紫藍(lán)方(見尋常疣全身療法)酒浸外搽或用雄黃解毒散15g加入百部酒60m1外用。亦可用黑色拔膏棍,加溫外貼,5~6天換1次,或用鴉膽子仁搗碎外敷(注意保護(hù)周圍皮膚),亦可用木賊、香附、板藍(lán)根、山豆根各30g,煎水泡洗患部。
(一)辨證選方
1.風(fēng)熱毒蘊(yùn)
治法:疏風(fēng)清熱,解毒散結(jié)。
方藥:桑菊消疣湯加減(顧伯華《中醫(yī)外科臨床手冊》:桑葉10g,野菊花6g,蒲公英30g,大青葉30K,赤芍9g,紅花9g,馬齒莧15g,土茯苓30g,生龍牡各30g(先煎),磁石30g(先煎)。
2.肝郁痰凝
治法:疏肝活血,化痰軟堅(jiān)。
方藥:治疣湯加減:柴胡10g,桃仁10g,紅花10g,當(dāng)歸15g,熟地10g,白芍10g,川芎10g,山甲(先煎)10g,板藍(lán)根30g,夏枯草15g,生龍牡各30g(先煎)。皮色紫暗、質(zhì)硬難消者加三棱10g、莪術(shù)10g。
(二)外治法
1.鴉膽子肉,包于紗布內(nèi),拭擦患部,每日1~2次。
2.外用百部酒60m1,兌入雄黃解毒散15g振蕩混勻后涂患處,日2~3次。
3.用鮮雞內(nèi)金在皮疹處摩擦,每日1~2次?;蚋呻u內(nèi)金用水浸泡變軟后擦患處,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