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脈硬化閉塞癥簡介編輯本段
動脈硬化閉塞癥簡介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是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在肢體局部表現,是全身性動脈內膜及其中層呈退行性、增生性改變,使血管壁變硬、縮小、失去彈性,從而繼發(fā)血栓形成,致使遠端血流量進行性減少或中斷。以45歲以上男性多見,男女之比8:1,四肢動脈均可發(fā)病,但以下肢多見,常侵犯股淺動脈,其次是腹主動脈下1/3處,包括腹主動脈分叉處和髂總動脈及動脈近端。遠側端血管受累以脛前動脈受累較脛后動脈為多。故下肢發(fā)病率高于上肢,且病情較重。近10多年來,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該病的發(fā)病也隨之逐年增多,已成為常見的四肢血管疾病之一。
動脈硬化閉塞癥隨著年齡的提高,發(fā)病逐漸增多,60歲以上的患者更為多見。根據中國調查報告,60歲以上人群中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病率達79.9%;在尸檢50-60歲為77.3%,61-70歲為87%,70歲以上為100%。
2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表現編輯本段
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表現
無癥狀期或隱匿期
其過程長短不一,包括從較早的病理變化開始,直到動脈粥樣硬化已經形成,但尚無器官或組織受累的臨床表現。
缺血期
癥狀由于血管狹窄、器官缺血而產生。
壞死期
由于血管內血栓形成或管腔閉塞而產生器官組織壞死的癥狀。
硬化期
長期缺血,器官組織硬化(纖維化)和萎縮而引起癥狀。
動脈硬化閉塞癥不少病人不經過壞死期而進入硬化期,而在硬化期的病人也可重新發(fā)生缺血期的表現。
按受累動脈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下列類別:①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枝粥樣硬化;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③腦動脈粥樣硬化;④腎動脈粥樣硬化;⑤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⑥四肢動脈粥樣硬化等。
臨床表現主要是有關器官受累后出現的病象。
(一)一般表現:腦力與體力衰退,觸診體表動脈如顳動脈、橈動脈、肱動脈等可發(fā)現變寬、變長、紆曲和變硬。
(二)主動脈粥樣硬化:大多數無特異性癥狀。叩診時可發(fā)現胸骨柄后主動脈濁音區(qū)增寬;主動脈瓣區(qū)第二心音亢進而帶金屬音調,并有收縮期雜音。收縮期血壓升高,脈壓增寬,橈動脈觸診可類似促脈。X線檢查可見主動脈結向左上方凸出,主動脈擴張與扭曲,有時可見片狀或弧狀的斑塊內鈣質沉著影。
主動脈粥樣硬化還可形成主動脈瘤,以發(fā)生在腎動脈開口以下的腹主動脈處為最多見,其次是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腹主動脈瘤多因體檢時查見腹部有搏動性塊腫而發(fā)現,腹壁上相應部位可聽到雜音,股動脈搏動可減弱。胸主動脈瘤可引起胸痛、氣急、吞咽困難、咯血、聲帶因喉返神經受壓而麻痹、氣管移位或阻塞、上腔靜脈和肺動脈受壓等表現。X線檢查可見主動脈的相應部位增大;主動脈造影可顯示出梭形或囊樣的動脈瘤。二維超聲顯像、電腦化X線斷層顯像、磁共振斷層顯像可顯示瘤樣主動脈擴張。主動脈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動脈粥樣硬化也可形成夾層動脈瘤,但較少見。
動脈硬化閉塞癥--影像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心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肌纖維化等,將在下節(jié)詳述。
(四)腦動脈粥樣硬化:腦缺血可引起眩暈、頭痛與昏厥等癥狀。腦動脈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時引起腦血管意外,有頭痛、眩暈、嘔吐、意識突然喪失、肢體、癱瘓、偏盲或失語等表現。腦萎縮時引起癡呆,有精神變態(tài),行動失常,智力及記憶力減退以至性格完全變化等癥狀。
(五)腎動脈粥樣硬化:臨床上并不多見,可引起頑固性高血壓,年在55歲以上而突然發(fā)生高血壓者,應考慮本病的可能。如有腎動脈血栓形成,可引起腎區(qū)疼痛、尿閉以及發(fā)熱等。
(六)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腸道張力減低、便秘與腹痛等癥狀。血栓形成時,有劇烈腹痛、腹脹和發(fā)熱。腸壁壞死時,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腸梗阻以及休克等癥狀。
(七)四肢動脈粥樣硬化:以下肢較為多見尤其是腿部動脈,由于血供障礙而引起下肢發(fā)涼、麻木和間歇性跛行,即行走時發(fā)生腓腸肌麻木、疼痛以至痙攣,休息后消失,再走時又出現;嚴重者可有持續(xù)性疼痛,下肢動脈尤其是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動脈管腔如完全閉塞時可產生壞疽(參見“動脈硬化閉塞癥”)。
3動脈硬化閉塞癥病理生理編輯本段
動脈硬化閉塞癥病理生理
本病的病理進展過程有如下特征
(1)通常起始于動脈,然后可累及靜脈,一般由遠端向近端進展。
(2)病變呈節(jié)段性分布,兩段之間血管比較正常。
(3)活動期為血管全層非化膿性炎癥,有內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增生;淋巴細胞浸潤,中性粒細胞浸潤較少,偶見巨細胞;管腔被血栓堵塞。
(4)后期,炎癥消退,血栓機化,有新生毛細血管形成。動脈周圍有廣泛纖維組織形成.常包埋靜脈和神經。
(5)雖然有側支循環(huán)逐漸建立,但不足以代償,因而神經、肌和骨骼等均可出現缺血性改變。靜脈受累時的病理變化與動脈大體相同。
4動脈硬化閉塞癥癥狀體征編輯本段
動脈硬化閉塞癥癥狀體征
本病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常呈周期性發(fā)作,經過較長時間后癥狀逐漸明顯和加重。主要臨床表現:
(1)患肢怕冷,皮膚溫度降低。
(2)皮膚色澤蒼白,或發(fā)紺。
(3)感覺異常。
(4)患肢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癥及鄰近的末梢神經受到刺激,以后因動脈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即間歇性跛行或靜息痛。
(5)長期慢性缺血導致組織營養(yǎng)障礙改變。
(6)患肢的遠側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7)患肢在發(fā)病前或發(fā)病過程中出現反復發(fā)生的游走性淺靜脈炎。
(8)患肢末端嚴重缺血.產生干性壞疽,脫落后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
臨床上按肢體缺血程度,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 局部缺血期
患肢麻木、發(fā)涼、怕冷,輕度間歇性跛行,短暫休息后可緩解。 檢查發(fā)現患肢皮膚溫度稍低,色澤較蒼白,足背或脛后動脈搏動減弱,可反復出現游走性淺靜脈炎。引起缺血的原因,功能性因素(痙攣)大于器質性(閉塞)。
第二期 營養(yǎng)障礙期
上述癥狀日益加重,間歇性跛行距離愈來愈縮短,直至出現持續(xù)性靜息痛,夜間更劇烈?;贾つw溫度顯著降低,明顯蒼白,或出現紫斑。皮膚干燥、無汗、趾 (指)甲增厚變形,小腿肌萎縮,足背動脈和(或)脛后動脈搏動消失。此期動脈病變已以器質性變化為主,肢體依靠側支循環(huán)而保持存活。作腰交感神經阻滯試驗,仍可出現皮膚溫度升高,但不能到達正常水平。
第三期 壞死期
癥狀繼續(xù)加重,患肢趾(指)端發(fā)黑、干癟、壞疽、潰瘍形成。疼痛劇烈且呈持續(xù)性,迫使病人日夜屈膝撫足而坐,或借助下垂肢體以減輕疼痛,肢體伴有明顯腫脹。病人因疼痛而不能入睡,消瘦、貧血。如果繼發(fā)感染后,干性壞疽變成濕性壞疽,出現高熱、煩躁等全身毒血癥癥狀。第三期中,動脈完全閉塞,側支循環(huán)所提供的血液不足以代償必需的血供,壞死肢端不能存活。
5動脈硬化閉塞癥鑒別診斷編輯本段
動脈硬化閉塞癥鑒別診斷
在本病診斷時,還須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以便和幾個疾病鑒別開來:
?、匍g歇性跛行須與非血管性下肢疼痛造成的跛行(如神經源性跛行)區(qū)分開來。
?、趯τ谕话l(fā)下肢發(fā)涼、麻木、靜息痛等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跛行病史是動脈血栓形成和動脈栓塞鑒別的主要依據。
?、勰挲g和發(fā)病部位是本病與大動脈炎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鑒別要點,大動脈炎好發(fā)于年輕女性,主要侵犯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見于吸煙的青壯年男性,主要累及肢體的中、小動脈及靜脈。常并發(fā)血栓性靜脈炎,病程進展慢,無動脈壁鈣化, 無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
?、芾字Z病(征):好發(fā)于青年女性,常因寒冷或情緒變化激發(fā)手指皮膚色澤的典型改變,多為雙側對稱性。少數患者可發(fā)生于下肢或四肢。非發(fā)作期,患指(趾)顏色正常。
6動脈硬化閉塞癥藥物治療編輯本段
動脈硬化閉塞癥藥物治療
(1)中醫(yī)中藥: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進行治療:①陰寒型,多屬I期,宜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以陽和湯加減。②血瘀型.多屬II期。宜活血化瘀.以活血通脈飲,血府逐瘀湯治療。③濕熱型或熱毒型,多屬Ⅲ期.以清熱利濕治之,常用四妙勇安湯加減。④氣血兩虧型,多屬久病不愈,體質已虛者。以補氣養(yǎng)血輔以活血化瘀.常用顧步湯加減。
7動脈硬化閉塞癥疾病原因編輯本段
動脈硬化閉塞癥疾病原因
目前對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fā)病原因還不明了,可能是綜合因素導致發(fā)病。
1、類代謝紊亂:應用高膽固醇和動物脂肪飲食給家兔等動物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結果與人類相似,提出了脂類代謝與本病有關的看法,高脂血癥如何侵犯血管壁,經血管緊張素和其他血管收縮劑實驗表明:可能是通過血管收縮劑增加細胞收縮和細胞松解,使細胞裂隙加大,有利脂類進入。在人類高脂血癥者有多少人發(fā)生了動脈粥樣硬化還不清楚,但糖尿病者可見經常發(fā)生動脈硬化,而且起病較早。同時高脂血癥者未必都會患動脈粥樣硬化癥,這在近年的研究已得到證實,可能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比例未見失調,或與載脂蛋白比例失調等有關。
2.血栓生成說:有人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斑系血凝塊之誤,并無脂質潴留在血管壁,但此說雖難以證實,然而,可看到血栓形成,纖維蛋白堆積和纖維蛋白的溶解,在本病的發(fā)病中是起一定作用的。
3.動脈壁血供改變:正常的動脈血管營養(yǎng)來源有:①血管滋養(yǎng)管分支穿過外膜,但不進入內膜;②血管腔內營養(yǎng)物質直接供應內膜。當動脈一旦出現病變,則毛細血管形成并穿進內膜,與血管滋養(yǎng)管分支吻合,伸到血管腔內,若壓力改變或支撐組織壞死,這些血管即破裂,引起內膜下小出血,其結果引起脂肪變性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動脈硬化閉塞癥4.動脈壁異常負載:高血壓病人的動脈粥樣硬化,其發(fā)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且血壓的高、低與動脈硬化及組織學改變的程度成正比,高壓血流對動脈壁產生張力性機械性損傷,促使局部血栓形成,脂肪變性沉積物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5.遺傳因素:如同一家族或同胞兄弟本病發(fā)生率較其他人高。應引起重視。
6.感染:近年來,感染因素在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病中的作用,引起了諸多學者的重視。感染可以引起血管壁細胞功能改變,血管通透性改變,以及形成的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血管壁,激活補體進一步損傷血管內膜,都可促使血栓形成。另外感染影響脂質代謝也可促使動脈硬化。
7.其他:肥胖、糖尿病、維生素缺乏、微量元素平衡失調等因素,都與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的關系。
8動脈硬化閉塞癥疾病檢查編輯本段
動脈硬化閉塞癥疾病檢查
1、常規(guī)檢查:心電圖及超聲心動檢查可了解心功能情況,證實有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心肌缺血,眼底檢查可以直接觀察有無眼底動脈硬化,并確定硬化程度和進展速度,進而明確頭部缺血的程度,還可以作為評價治療效果的指標。X線平片可以發(fā)現有動脈鈣化陰影,在腹主動脈或下肢動脈顯示有不規(guī)則鈣化斑點分布,在診斷上有特殊價值。
2、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是近年廣泛應用的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簡便易行,能較好地顯示局部的動脈病變。如管腔形態(tài)、內膜硬化斑塊、血流狀態(tài)等。目前還有連續(xù)掃描的超聲血管造影,以顯示整個動脈的走行和病變。彩色超聲多普勒也是術后隨訪監(jiān)測移植血管的常用檢查方法。但該檢查方法須依靠有經驗的檢查人員方能得到滿意的判定結果,對某些深在部位的血管顯示困難。
3、動脈造影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是最精確的檢查方法,也是目前診斷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對于診斷動脈閉塞性疾病有著重要的價值。動脈造影不僅能清楚顯示動脈的形態(tài),明確動脈阻塞的部位,也能詳細地了解阻塞部位遠端血管以及側支循環(huán)建立的情況,有助于確定外科治療方案及估計手術預后。然而,這畢竟是一種介入性檢查方法,尤其是造影劑可能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用受限。因此,該方法多用于需要手術或經皮介入治療的病人。目前動脈造影技術主要應用于血管外科手術前后,除應用于診斷血管疾病外,還可以借助造影法進行狹窄血管的擴張、血管栓塞、血管內支架等血管介入性治療等。
4、行走試驗:令患者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作一定速度的原地踏步,直到出現跛行時為止。根據肌肉酸痛、疲勞及緊固感所出現的部位和時間,可初步判斷病灶的部位和嚴重程度。
動脈硬化閉塞癥--影像5、患肢抬高及下垂試驗:肢體抬高到水平以上1-2分鐘,正常人足底保持粉紅色,該病患者則足底變蒼白。坐起,使肢體下垂,正常人足背靜脈充盈時間Lo時,即表示有閉塞性病變。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可以直接顯示血管管壁、管腔及血流,從而町以直接確定病變的位置及范圍。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動脈內壁可見大小不等、形態(tài)各異的強回聲結節(jié)或斑塊。管腔與對側或正常值比較,有不同程度的狹窄。由于動脈管腔阻塞超過其斷面面積的75%才出現臨床癥狀,所以該項檢查有助于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早期診斷。光電容積描記(PPG):能比較客觀地反映指(趾)部動脈血管的彈性和血運情況。輕度時波形的切跡消失,加重后波峰變圓鈍。升支曲線輕度弓向基線,降支輕度背離基線是中度異常,重度異常則是收縮波峰的進一步降低,直至最后波形變?yōu)橹本€。
6、血管造影:血管造影一直被作為ASO診斷的“金標準”,經腰部腹主動脈穿刺或經股動脈穿刺插管造影術可以提示動脈病灶的確切范圍、是否為多發(fā)性以及動脈阻塞程度,也可了解側支循環(huán)建立的情況,是制定手術方案所不可缺少的檢查方法。
7、特殊檢查:血漿內皮素、 —氧化氮水平等血漿內皮細胞活性因子水平的檢測對本病的診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9動脈硬化閉塞癥疾病鑒別編輯本段
動脈硬化閉塞癥疾病鑒別
動脈硬化閉塞癥是指動脈粥樣物質的不斷擴大和繼發(fā)性血栓形成,引起動脈管腔狹窄、閉塞,使肢體出現慢性或急性缺血的癥狀,甚至出現肢端壞死的表現,有些類似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但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有很大不同,具體講:
1、動脈硬化閉塞癥好發(fā)于45歲以上的中老年,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好發(fā)于45歲以下的中青年;
2、動脈硬化閉塞癥男女均可發(fā)病,(男女之比為6~8﹕1),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幾乎全部是男性;
3、動脈硬化閉塞癥是血管慢性“老化”病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炎癥損傷;
4、動脈硬化閉塞癥與代謝綜合癥、胰島素抵抗、高血脂、肥胖、嗜酒、吸煙、高齡等有關,現在認為是一種損傷修復性炎癥損害,常伴發(fā):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長期大量吸煙直接相關,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
5、動脈硬化閉塞癥發(fā)病率遠高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人類與冠心病、腦梗塞同源的嚴重疾病,預后遠比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差,(除截肢率更高外,致死率更高是主要的終點預后);
6、動脈硬化閉塞癥多發(fā)于大中型血管,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好發(fā)于中小型血管;
7、動脈硬化閉塞癥有相當多的病人癥狀比實際病情要輕,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癥狀重,痛苦大,易反復發(fā)作,但病死率很低。
10動脈硬化閉塞癥預后編輯本段
動脈硬化閉塞癥預后
動脈硬化的預后因病變部位、程度、發(fā)展速度以及血管狹窄程度和并發(fā)癥而不同,如在病變早期,可通過控制易患因子,減輕甚至逆轉動脈硬化;如出現腦血管意外、心肌梗塞、腎功能不全則提示預后不佳。
常吃大蒜:每頓飯吃3瓣以上大蒜,堅持吃三個月以上。南方人若畏生蒜辣,可將生蒜沾醋吃。有位腦動脈硬化患者連續(xù)吃生大蒜3個月后去醫(yī)院檢查,腦供血的情況大有好轉,頭昏腦漲的癥狀也消失,記憶力也提高了。
葛根粉:將葛根磨粉曬干,每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蛴酶鸶?50克與粳米100克煮成粥(先煮葛根,取濾液與粳米同煮)代早餐。堅持食用3個月即可見效。葛根含黃酮類物質,能擴張腦血管,改善腦血液循環(huán),確保腦供血良好。
吃松針:采集嫩松葉生吃,每日吃10至20克,或將松葉陰干,每次用10克泡開水代茶飲。堅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發(fā)現,松葉含類黃酮,是一種強抗氧化劑,能抑制血小板凝聚,減少脂質過氧化反應,減少平滑肌細胞的增生,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
吃鮮青椒:鮮青椒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辣椒素,有助于防止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常吃鮮辣椒的人很少患腦血栓病和冠心病。
補充葉酸補充葉酸:富含葉酸的食物有葉類蔬菜、大豆和橙汁。新近研究發(fā)現動脈硬化引起的腦中風、冠心病心肌梗塞與患者血漿內高半胱氨酸有密切關系。動物實驗也證實,用添加了高半胱氨酸的食品喂養(yǎng)動物,數月后均發(fā)現動脈粥樣硬化癥。
每天補充5毫克葉酸就能使血漿中的高半胱氨酸轉化為對人體有利的蛋氨酸,從而起到防止動脈硬化發(fā)生發(fā)展的作用。每天吃1市斤綠葉蔬菜或喝一杯(400ml)豆?jié){或飲一杯橙汁,就可攝取足夠的葉酸。
吃香蕉:香蕉含有豐富的鉀,鉀具有抗動脈硬化、降血壓、保護心臟的作用。香蕉可潤腸通便,能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的腦血管意外。每天吃2-4支香蕉,能抗腦動脈硬化、降血壓、預防腦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