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傾向是許多不同疾病及不同出血機制的共同表現(xiàn),為明確出血的性質(zhì)及原因必須清楚病人過去、現(xiàn)在的出血情況、臨床表現(xiàn)。必須結(jié)合實驗室檢查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結(jié)論。
有些出血性疾病往往只有通過實驗室檢查方能確診。實驗室檢查 首先參考簡單易行的篩選實驗對血管異常、血小板異常及凝學功能障礙進行初步歸類診斷,然后選擇必要的特殊實驗室檢查予以確診。
(一)篩選試驗
常用的有束臂試驗、出血時間、血小板計數(shù)、血塊回縮試驗、凝血時間(試管法)、激活的部分凝學活酶時間(APTT)、一期法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等。
根據(jù)篩選試驗結(jié)果,結(jié)合臨床可將出血性疾病大致歸納為兩大類:出血時間延長、束臂試驗陽性、血小板正常或減少而凝學象正常者,可歸納為血管異常和(或)血小板異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凝血時間及APTT、PT、TT中任一項延長而其他結(jié)果正常者多為凝血功能障礙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按。
(二)特殊檢查
1. 血小板異常的檢查
(1)血小板形態(tài)
觀察血片中血小板體積大小、分散情況和成簇狀態(tài)可大致反應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如血小板無力癥患者血小板分散不成簇。
(2)血小板粘附試驗
血小板粘附率降低見于血小板無力癥,增高見于某血血栓性疾。
(3)血小板聚集試驗
腎上腺素、二磷酸腺苷(ADP)、膠原、瑞斯托霉素等均能誘導血小板發(fā)生聚集。當血板功能減低時如血小板無力癥、尿毒癥等,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早期、某些血栓性疾病時聚集率增高。
此外,必要時尚可作血小板 膜蛋Ⅱ /Ⅲ 自身抗體測定、血小板相關(guān)抗體測定、血小板釋放功能檢查(血漿β-血小板球蛋白測定、血小板4因子測定)、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謝產(chǎn)物TXB 6-酮-PGF 測定及血小板超微結(jié)構(gòu)檢查。
2. 凝學功能障礙的檢查。
(1)凝血活酶聲稱實驗及糾正實驗
本實驗基本上反應凝血活酶的活性。APTT延長、PT正常者為凝血第一階段內(nèi)源途徑中某一凝血因子缺陷,可致凝血活酶生成不良,又因正常吸附血漿含因子Ⅷ、Ⅺ、及Ⅴ,正常血清含因子Ⅶ、Ⅸ、Ⅹ、Ⅺ可用來作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的糾正試驗,有助于血友病類型的鑒別診斷(表6-15-2)。
(2)凝血酶原時間糾正試驗
一期法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提示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Ⅶ、Ⅹ之一缺陷,或循環(huán)中有抗凝物存在。若用二期法以纖維蛋白原作為基質(zhì),可排除纖維蛋白原減少的影響,其他凝血因子缺陷可通過糾正試驗來判斷。
其中因子Ⅶ、Ⅹ缺乏可作蝰蛇毒時間加以鑒別,蝰蛇毒在Ca 存在時可直接激活因子Ⅹ,故能為蝰蛇毒糾正者為因子Ⅶ缺乏,不能糾正者為因子Ⅹ缺乏。
(3)凝血酶時間(TT)
是測定纖維蛋白原轉(zhuǎn)化為纖維蛋白所需的時間,當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或有抗凝物質(zhì)(類肝素物質(zhì)、FDP)存在時,TT延長。進一步可測定纖維蛋白原及FDP含量和甲苯胺藍糾正試驗 ,甲苯胺藍色可中和肝素及類肝素物質(zhì)所致的TT延長。
(4)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測定
如纖維蛋白原定量、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vWF抗原(vWF:Ag)及因子Ⅸ、Ⅴ、Ⅶ、Ⅻ等活性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