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可增加多種腫瘤患病危險肥胖有趕超吸煙,成為致癌首因的趨勢“肥胖為腫瘤病因”再添新佐證肥胖增加心血管病及2型糖尿病危險,沒有人不信,但要說肥胖增加腫瘤危險,肯定有人將信將疑。事實上,肥胖與腫瘤的相關性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研究所揭示。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癌癥研究學院Renehan等進行的最新系統(tǒng)評價和薈萃分析,則成為了“肥胖為腫瘤病因”的又一新佐證。[Lancet 2008, 1371(9612): 569]
Renehan等檢索了Medline和Embase數(shù)據(jù)庫中截至2007年11月的相關資料,對涉及全身15個部位20種腫瘤的前瞻性觀察性研究進行了分析,共分析了141篇文獻,腫瘤病例總數(shù)為282137例。
體重指數(shù)(BMI)的增加與男性食管腺癌、甲狀腺癌、結腸癌和腎癌等發(fā)病危險顯著相關。BMI每增加5 kg/m2,食管腺癌、甲狀腺癌、結腸癌和腎癌發(fā)病危險分別增加52%(P<0.0001)、33%(P=0.02)、24%(P<0.0001)和24%(P<0.0001)。
BMI的增加與女性子宮內(nèi)膜癌、膽囊癌、食管腺癌和腎癌等發(fā)病危險顯著相關。BMI每增加5 kg/m2,子宮內(nèi)膜癌、膽囊癌、食管腺癌和腎癌發(fā)病危險分別增加59%(P<0.0001)、59%(P=0.04)、51%(P<0.0001)和34%(P<0.0001)。
此外,BMI的增加還與男性直腸癌和惡性黑素瘤,女性絕經(jīng)后乳腺癌、胰腺癌、甲狀腺癌和結腸癌,男性及女性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結節(jié)等發(fā)病危險呈弱相關。
從性別來看,BMI的增加與結直腸癌危險之間的相關性,男性顯著強于女性(P<0.0001)。
從人種來看,不同地區(qū)(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亞太地區(qū))研究所得出的結果基本相同,僅亞太人群BMI增加與乳腺癌之間的相關性更強(包括絕經(jīng)前和絕經(jīng)后乳腺癌,P分別為0.009和0.06)。
肥胖如何增加腫瘤危險肥胖如何增加腫瘤危險,確切機制目前尚不得而知。
Renehan等認為,三個激素系統(tǒng)可能參與其中,一是胰島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二是性激素,三是脂肪因子,而胰島素是其中的最核心因素。當然,這些激素在不同腫瘤中的作用可能各不相同。
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Larsson和Wolk也認為,循環(huán)中包括胰島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和性激素在內(nèi)的內(nèi)源性激素水平的變化,破壞了細胞增殖與凋亡之間的平衡,是最可能的致癌機制。其他可能機制還包括,脂肪因子代謝的變化、局部炎癥、高血壓和脂質(zhì)過氧化增加腎癌危險,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fā)生增加肝細胞癌危險,腹部肥胖所致胃食管反流增加食管腺癌危險。
目前,還存在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如肥胖—腫瘤相關性是否受其他危險因素或遺傳學多態(tài)性的影響,青少年肥胖是否同樣增加腫瘤危險,肥胖者減重后腫瘤危險是否降低,肥胖的腫瘤患者減重后預后是否改善等。
肥胖將成致癌首因在日前召開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美國哈佛公共衛(wèi)生學院Walter C. Willett說,隨著吸煙率的降低和肥胖率的進一步升高,肥胖將在不遠的將來趕超吸煙,成為致癌首因。目前,吸煙約導致30%的腫瘤死亡,而男性中約14%的腫瘤死亡由肥胖所致,相應的比例在女性中為20%。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CI)Douglas R. Lowy則補充道:“腫瘤預防始于家庭。”
由此,在腫瘤的防治策略中,加入“遏制肥胖流行”已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