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組織學檢查的目的有二,一是確定有無排卵,二是判斷黃體功能。診斷性刮宮時間依檢查目的而定。如為確定排卵與否,應于月經(jīng)前1-2天或出現(xiàn)月經(jīng)來潮先兆6小時內刮宮。為判斷黃體功能不全應于月經(jīng)來潮后第5天后施行。刮宮應以子宮體部子宮內膜為重點,刮出物應全部送病理檢查。
子宮內膜病理報告為分泌化不良型,提示孕酮分泌不足。病理報告為不規(guī)則脫落型子宮內膜,即退化分泌期子宮內膜和新增生性子宮內膜同時存在者,提示黃體萎縮不全。
排卵后黃體分泌的孕酮促進分泌型子宮內膜成熟性發(fā)育需要特定的時間,即實驗病理學家所稱的子宮內膜“時相”( date)。傳統(tǒng)地確定進行子宮內膜活檢日期是從下一月經(jīng)周期開始(所觀察月經(jīng)周期排卵后14天)回顧性推算估計的。
最近,更多地采用精確的前瞻性預測子宮內膜活檢日期,即從檢測LH高峰和陰道超聲檢測卵泡塌陷開始推算活檢日。組織學變化與采取標本時間相符的時間,2天之內是正常的,如超過2天則為“期外”,這是診斷黃體功能不全的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