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對于患者的健康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損害,目前臨床上還沒有一種明確的方法可以擺脫肌肉萎縮的折磨,這就需要我們多了解潔柔萎縮的癥狀,進而可以及時準確的診斷出患者的病情,避免疾病的惡化,下面我們從肌肉萎縮的程度及癥狀上給大家介紹一下肌肉萎縮。
肌肉萎縮的程度分類
1、輕度萎縮:肌纖維輕度下降,肌肉組織外觀無明顯凹陷,觸摸肌肉組織松弛,肌無力,能做抗阻力運動。
2、中度肌萎縮:肌纖維部分萎縮、缺失,肌肉組織外觀凹陷,觸摸縱向縮小,橫向減少,肌無力明顯,不能做抗阻力運動。
3、重度肌萎縮:肌纖維組織大部分萎縮,相關的骨骼外露。肌肉組織僅存少量肌纖維,肌無力嚴重,患者喪失最基本的協(xié)調能力。
4、完全萎縮:肌纖維組織完全萎縮,與其肌肉相關聯(lián)的運動功能完全喪失。 肩胛帶肌肉萎縮:是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的癥狀和臨床表現(xiàn)。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常為肌原性萎縮,以四肢的近端及軀干肌明顯,常表現(xiàn)為肩胛帶肌和骨盆帶肌的萎縮和無力。如頸肌的無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撐才能將頭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縮構成翼狀肩胛。 肌原性面部肌肉萎縮: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還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帶或面肩肱型的肌營養(yǎng)不良患者,通過形態(tài)學檢查證實為脊髓型肌萎縮。另一方面當下運動神經元任何部位損害后,其末梢部位釋放的乙酰膽堿減少,交感神經營養(yǎng)作用減弱而致肌萎縮。
肌肉萎縮的癥狀分類
1、進行性四肢近端性的肌萎縮:它一般是肌源性的萎縮,一般是以四肢的近端和軀干肌明顯,往往表現(xiàn)為肩胛帶肌和骨盆帶肌萎縮和無力。如,頸肌的無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撐才能將頭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縮構成翼狀肩胛。
2、進行性四肢遠端性的肌萎縮:早期肌肉萎縮癥狀,它一般是以四肢遠端為主,上肢是在手的骨間肌,大、小魚際肌表現(xiàn)明顯,但是下肢是在脛前肌的萎縮表現(xiàn)明顯。兩側基本是對稱的,一般是發(fā)生在癱瘓之前,為單一的癥狀。常見的疾病有運動神經元病的肌萎縮側索硬化型和進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縮癥等。
3、急性或亞急性的肌萎縮:它一般是神經原性的肌萎縮,它發(fā)生的速度和神經受損的速度和程度是有關系的。神經受損越急越重,那么肌萎縮的發(fā)生的速度就會越快越明顯。急性發(fā)病的肌萎縮一般是發(fā)生在癱瘓之后,臨床上一般是以癱瘓為主,如,周圍神經炎,格林巴利綜合癥等。神經痛性的肌萎縮一般是發(fā)生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現(xiàn)肌張力降低,肌萎縮等。
4、肌源性腿部肌肉萎縮:肌營養(yǎng)不良是多見的一種腿部肌肉萎縮的癥狀表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性肌強直癥,多發(fā)性肌炎外傷。體現(xiàn)為,內分泌性肌病,代謝性肌病,缺血性肌病,源性肌病,神經肌肉傳遞障礙如重癥肌無力等。
5、神經源性腿部肌肉萎縮:由于下運動神經元和脊髓發(fā)生病變,導致脊椎骨出現(xiàn)骨質增生,椎間盤病變引起脊神經腫瘤蛛網(wǎng)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從而影響神經。體現(xiàn)為,損傷脊髓空洞癥,運動神經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綜合征,脊髓病變和腦部病變導致的廢用性肌萎縮癥等,這些都是肌肉萎縮的癥狀表現(xiàn)。
6、廢用性腿部肌肉萎縮: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病變,因患者肌肉長期不運動,導致脊髓灰質炎、惡性腫瘤(腫瘤【譯】: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異常病變。)、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全身消耗性疾病發(fā)作。這也是腿部肌肉萎縮的癥狀表現(xiàn)。
溫馨提示:肌肉萎縮患者應勞逸結合,肌肉萎縮患者忌強行性功能鍛煉,因為強行性功能鍛煉會因骨骼肌疲勞,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復、肌細胞的再生和修復。
[參考文獻:《神經內科疾病臨床診療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