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原因
1.胃腸管道局部病變 不同年齡組常見的出血原因有所不同:
(1)新生兒
?、偕舷?/strong>
吞入母血、應激性潰瘍、新生兒自然出血病、牛奶不耐受癥等。
?、谙孪?/strong>
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腸重復畸形、腸套疊、先天性巨結(jié)腸。
(2)嬰兒
?、偕舷?/strong>
吞入母血、反流性食管炎、應激性潰瘍、胃炎、出血性疾病、Mallory-Weiss綜合征。
?、谙孪?/strong>
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細菌性腸炎,影響血運的腸梗阻如腸套疊、腸重復畸形。
(3)兒童
①上消化道
細菌性胃腸炎、潰瘍病/胃炎、反流性食管炎、Mallory-Weiss綜合征。
?、谙孪?/strong>
肛裂最常見;腸套疊,炎癥性腸病、血管畸形、腸血管功能不全、過敏性紫癜、息肉、寄生蟲病也不少見。
(4)青少年
?、偕舷?/strong>
潰瘍病、炎癥、胃底食管靜脈曲張、反流性食管炎、Mallory-Weiss綜合征、膽道出血、胰腺炎。
?、谙孪?/strong>
細菌性腸炎、炎癥性腸道疾病、息肉、痔。
2.全身性疾患
消化道出血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xiàn),血液系統(tǒng)疾患如白血病、血友病、惡性貧血、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除有全身皮膚、皮下組織、關(guān)節(jié)、黏膜出血外,可伴有胃腸道及泌尿系出血。查骨髓、血小板計數(shù)、末梢血及出血凝血時間、血塊收縮時間等即可確認。
(二)發(fā)病機制
1.黏液損傷
各種原因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癥、糜爛、潰瘍均可因充血水腫、紅細胞滲出或潰瘍侵蝕血管而出血。如嚴重感染、休克、大面積燒傷等可發(fā)生應激反應,使胃黏膜發(fā)生缺血、組織能量代謝異?;蛭葛つど掀ぜ毎聹p少等改變,導致胃黏膜糜爛或潰瘍而出血;消化道內(nèi)鏡檢查、堅硬大便等,可損傷黏膜而出血。
2.消化道血循環(huán)障礙
腸道循環(huán)回流受阻,使腸壁靜脈明顯充血破裂而致消化道出血。如食管裂孔疝、腸套疊。
3.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感染中毒、缺氧等均可引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改變而致黏膜滲血。毛細血管病變?nèi)邕^敏性紫癜、維生素C缺乏、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等也可引起出血。
4.出血凝血功能障礙
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減少或功能障礙等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如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