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兒麻痹癥需要做的實驗室檢查
1.腦積液
大多于癱瘓前出現異常。外觀微濁,壓力稍增,細胞數稍增(25~500/mm3),早期以中性粒細胞為多,后則以單核為主,熱退后迅速降至正常,糖可略增,氯化物大多正常,蛋白質稍增加,且持續(xù)較久,少數患者脊髓液可始終正常。
2.周圍血象
白細胞多數正常,在早期及繼發(fā)感染時可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急性期血沉增快。
3.病毒分離或抗原檢測
起病1周內,可從鼻咽部及糞便中分離出病毒,糞便可持繼陽性2~3周,早期從血液或腦脊液中分離出病毒的意義更大,一般用組織培養(yǎng)分離方法,近年采用PCR法,檢測腸道病毒RNA 較組織培養(yǎng)快 速敏感。
4.血清學檢查
型特異性免疫抗體效價在第一周末即可達高峰,尤以特異性IgM上升較IgG為快,可用中和試驗 補體結合試驗及酶標等方法進行檢測特異抗體,其中以中和試驗較常用,因其持續(xù)陽性時間較長,雙份血清效價有4倍及4倍以上增長者可確診,補體結合試驗轉陰較快,如期陰性而中和試驗陽性,常提示既往感染;兩者均為陽性,則提示近期感染,近來采用免疫熒光技術檢測抗原及特異性IgM單克隆抗體酶標法檢查有助于早期診斷。
二、小兒麻痹癥與其它疾病的鑒別診斷
前驅期應與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胃腸炎等鑒別,癱瘓前期病人應與各種病毒性腦炎,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及流行性乙型腦炎相鑒別,弛緩性癱瘓的出現有助于診斷,還需與以下各病鑒別:
1.感染性多發(fā)性神經根炎或稱格林-貝爾綜合(Guillain-Barre's syndrome)
多見于年長兒,散發(fā)起病,無熱或低熱,伴輕度上呼吸道炎癥狀,逐漸出現弛緩性癱瘓,呈上行性、對稱性,常伴感覺障礙。腦脊液有蛋白質增高而細胞少為其特點。癱瘓恢復較快而完全,少有后遺癥。
2.家族性周期性癱瘓
較少見,無熱,突發(fā)癱瘓,對稱性,進行迅速,可遍及全身。發(fā)作時血鉀低,補鉀后迅速恢復,但可復發(fā)。常有家族史。
3.周圍神經炎
可由白喉后神經炎、肌肉注射損傷、鉛中毒、維生素B1缺乏、帶狀皰疹感染等引起。病史、體檢查可資鑒別,腦脊液無變化。
4.引起輕癱的其他病毒感染
如柯薩奇、埃可病毒感染等,臨床不易鑒別,如伴胸痛、皮疹等典型癥狀者,有助于鑒別。確診有賴病毒分離及血清學檢查。
5.流行性乙型腦炎
應與本病腦型鑒別。乙腦多發(fā)于夏秋季,起病急,常伴神志障礙。周圍血和腦脊液中均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
6.假性癱瘓
嬰幼兒因損傷、骨折、關節(jié)炎、維生素C缺乏骨膜下血腫,可出現肢體活動受限,應仔細檢查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