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小兒腦癱的因素有很多,診斷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下面我們總結了一些腦癱診斷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有圍產期腦損傷的高危因素
如新生兒窒息,高膽紅素血癥,低體重兒,早產兒,多胎,新生兒呼吸困難,驚厥等。
2.運動發(fā)育遲緩
小兒腦癱存在程度不等的運動障礙,所以可有運動發(fā)育遲緩。輕者大運動發(fā)育尚可,但有精細運動發(fā)育障礙者需要注意。
3.小兒腦癱的姿勢異常
有經驗的醫(yī)生,僅就小兒抱起或臥床的姿勢即可判斷有無異常。姿勢分靜止時與活動時兩種。靜止時姿勢異常如緊張性頸反射姿勢、四肢強直姿勢、角弓反張姿勢、偏癱姿勢等。
活動時姿勢異常在肌張力低下型、共濟失調型與痙攣型最為常見,如舞蹈樣手足徐動及扭轉痙攣、痙攣性偏癱步態(tài)、痙攣性截癱步態(tài)、小腦共濟失調步態(tài)等。
4.反射異常
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小兒如果出現(xiàn)反射異常,及Vojta姿勢反射異常,對小兒腦癱的診斷十分重要。
Vojta博士認為,小兒腦癱的本質是原始反射殘存及中樞性協(xié)調障礙所引起的,正常反射途徑被阻斷,而異常反射途徑被固定下來的姿勢和運動異常。
小兒腦癱反射異常包括兩部分內容
一是某月齡該消失的反射繼續(xù)存在
二是反射異常。重度小兒腦癱患者的原始反射如緊張性頸反射、緊張性迷路反射、握持反射多在3~6個月還持續(xù)存在。
5.肌張力異常
小兒腦癱患者所見到的肌張力異常有肌張力低下、肌張力亢進、肌強直及肌張力不協(xié)調。肌張力低下時肌肉松弛無力,易受重力影響而下垂,被動活動時沒有抵抗的感覺。
主要見于周圍神經損傷、小腦損傷及肌肉系統(tǒng)疾病。肌張力亢進時肌肉發(fā)緊發(fā)硬,被動活動時有折刀樣或齒輪樣抵抗感覺,前者主要見于錐體束損傷,后者主要見于錐體外系損傷。肌張力亢進可導致明顯的姿勢異常,往往是小兒腦癱的典型表現(xiàn),如交叉腿,即兩下肢內收肌肌張力亢進所致。
肌強直是肌張力明顯亢進并持續(xù)存在,類似抽搐,往往是重癥小兒腦癱的表現(xiàn)。肌張力不協(xié)調指伸肌屈肌張力不平衡,往往造成手足徐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