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五類”包括谷薯類、動物性食物(肉、禽、魚、蛋、奶)、豆類和堅果、蔬果和菌藻類、純能量食物(油、糖、酒等)。其中,谷薯類食物作為主食,應占到每天能量來源的一半以上。
做菜用鹽勺,隱鹽別忽視
近幾年食品中某物質“超標”一詞不絕于耳,引起人們的不安。然而,營養(yǎng)專家們苦口婆心說了十幾年的“鹽超標”卻很難聽進去。
國際上對鹽的攝入量越調(diào)越低,而我國居民的“重口味”卻不見好轉。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每人日均食鹽消費量為12克,是建議量的兩倍。十年過去了,一個尚未發(fā)布的營養(yǎng)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國人食鹽消費量仍未見明顯下降。
“鹽超標”的危害,雖不如洪水猛獸般來勢洶洶,但架不住其長年累月對身體的侵蝕。高鹽飲食是國際上公認的高血壓危險因素之一,可誘發(fā)腦血栓和心肌梗死。因此,日常飲食中,鹽,少點,少點,再少點。
如果實在管不住手里的鹽勺,不妨用限鹽勺根據(jù)人數(shù),按照每人5克(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量),把全家一天的鹽量出,每天就限定這些量。
白水要喝夠,飲料要少碰
不僅喝水量不夠,還偏愛喝飲料,這是我國居民喝水的現(xiàn)狀。
適宜的氣候環(huán)境下,輕度身體活動水平的健康成人每天少喝1200毫升水。
盡管只有4.7%的人認為飲料健康,但仍有80%的人喝飲料,且平均每天飲用量達到了270毫升。
“過量喝含糖飲料的危害眾人皆知,能量高,會導致很多健康問題,但現(xiàn)實中貪求口感而喝飲料的人不在少數(shù)?!笔聦嵣?,白水(如白開水、礦泉水、純凈水)是日常生活中的佳飲品,而白水中又以白開水為佳。
每天足量飲水對維持身體代謝和各項生理功能的運轉很重要,而飲水不足導致體力及腦力下降,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甚至還可能引起一些疾病(如高血壓、腎炎、腎結石等)。
豬肉少吃點,魚肉是首選
中國人的豬肉消費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中國肉類協(xié)會曾在2007年發(fā)布數(shù)據(jù),在中國居民的肉類食品消費結構中,近幾年豬肉一直占65%左右,居于領先地位,而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從1990年后的16年間幾乎翻了一番。
吃肉多了,當然不好,尤其是豬肉吃多了更不好。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過2.7億,成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與此不無關系。
營養(yǎng)學書籍中展示了經(jīng)典的“膳食-心臟假說”,表明了膳食中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以及膽固醇與心肌梗死之間的演化過程,而豬肉中多的就是這個演化過程的主因——飽和脂肪和膽固醇。
目前,老百姓在吃“肉”上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吃豬肉太多,二是吃魚肉和海產(chǎn)品太少。魚肉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而脂肪含量低,且富含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金槍魚、鱈魚、沙丁魚等深海魚),應該增加攝入量,每天吃1~2兩。
1、飯前喝湯
我國人民用餐習慣多是先吃飯、后喝些菜湯。但從科學衛(wèi)生的觀點看,先喝點湯再吃飯更好,因為人在感覺饑餓時如果馬上吃飯對胃的刺激是比較大的,久而久之容易發(fā)生胃病或消化不良。如果吃飯前先喝點湯,就好像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作好準備。這樣就會減輕對空胃的刺激,對胃的保護有一定好處。
2、細嚼慢咽
細嚼將食物磨碎成小塊后與唾液充分混合以便吞咽。嚼的動作還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也就為食物的進一步消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3、定時定量
吃飯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也是一種良好的飲食習慣,它能使胃腸道有規(guī)律地蠕動和休息,從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腸道的功能保持在較為良好的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就能減少胃腸疾病的發(fā)生。
4、少吃多餐
進食如果較少,血液中的糖濃度就低,身體分泌的胰島素就少,膽固醇的水平就降低,體內(nèi)脂肪也會減少;但不論吃多少餐,總熱量不應超過一日三餐的總量。
總結:相信大家在通過上文的閱讀中已經(jīng)知道了哪些不健康的行為方式是會毀掉我們的健康的,所以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要及時的注意這些情況的發(fā)生,良好的飲食習慣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好處,希望大家能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