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壯骨、氣血流通,消化飲食,祛病延年,皆纏絲內勁之功效。“纏絲系勁”為陳氏太極拳之精華。
此段時間,每天除堅持練架式套路以外,可以結合練習推手,從而體會沾連粘 隨,擠按的勁別,校正拳勢運動的正確與否。
每天還可以增加練習幾遍炮捶,用來增強耐力和爆發(fā)力;練習刀槍劍棍等器械,以檢驗手眼身法步的配合。
從而使在練拳時,能夠做到不加思索,不犯疑意,不期而然,內外一致,周身相隨的程度。完全掌握太極拳的要求和運動規(guī)律。
通過這一階段練習,已經有了自我糾正的能力,可以脫離老師的指導,不走彎 路。繼續(xù)深入研究,就可逐步進入奧妙境界。
陳鑫說:“理不明,延明師;路不清,訪良友;理明路清,而猶未能,再加終日乾乾之功,進而不止,日久自 到。”
穩(wěn)固根基 充實內氣
所謂“穩(wěn)固根基,充實內氣”,意思是指在上一階段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扎穩(wěn)下盤,以促使內氣的充實和飽滿。
《拳論》云:“根本固而枝葉榮。”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練習拳架,就是培根潤源的方法。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其之意,也就是下盤。
《拳論》云:“下盤穩(wěn)固,上肢自然輕靈”。所說的“下盤”,就是指體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撐力,以兩足為基礎,襠勁圓活自然、沉穩(wěn)。
另一咱說潮“根本”指元氣。元氣藏于腎、腎氣足則精力充沛,即為“根本固”。所謂“潤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氣為諸氣之本,根源于腎通于丹田,稟賦于先天,又稱先天之本,五臟六腑之根。
腎藏元陰元陽,元陰以養(yǎng)五臟之陰,元陽以養(yǎng)五臟之陽,周身之陽得以溫、陰得以養(yǎng),故生機旺盛,則又反過來益助腎氣,充盈丹田。這樣相互資益,周而復始,從而使根本固,源流潤。
經過以上幾個階段,練拳時周身已形成一個完整的運動體系。但在配合呼吸上不能恰當自然和細膩。
在第一至四階段,由于動作姿勢的僵硬不協(xié)調,及內氣外形不結合,要求動作配合呼吸是做不到的。到了第五階段,雖然周身相隨,內外結合一致,但在動作加速、疾變,或者快慢相間時,動作與呼吸就難以配合。
在這一階段的練習時,隨著練拳質量的提高,動作與呼吸必須嚴密配合。
要特別指出,此階段的腹式呼吸形式與醫(yī)學上的腹式呼吸恰恰相反,就是要做逆式呼吸。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人們的呼吸方式和過程,是由肺、胸膜、肋間內外肌、隔肌等來參與完成的。主要表現(xiàn)以胸式呼吸為主,同時在腹肌配合下完成。在胸腔臟器病變時,由于胸式呼吸受到限制,則代償性地使腹式呼吸加大加強。這咱腹式呼吸的運動表現(xiàn)為:吸氣時膈肌收縮,腹腔臟器下移,腹內壓升高,腹部向外突出;呼氣時膈肌舒緩,腹腔臟器上移回位,腹壁收斂。
太極拳中的“腹式逆呼吸”與上述情況恰好相反。其表現(xiàn)為吸氣時、小腹內收,膈肌上升,丹田之氣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擴張,肺活量加大;呼氣時小腹外突,膈肌下降,內氣下沉至丹田,胃部與胸廓自然平復。由于腰腎旋轉,氣沉丹田與丹田內轉結合一致。發(fā)勁時呼吸的配合,是用短促的一吸一呼來完成的。
在呼吸配合一致以后,除了正常的套路練習外,還要加練些輔助功。如:練站樁,采用大馬步、弓步、丁步都行,練拳前后堅持20分鐘,練習穩(wěn)固樁步,呼吸行氣,發(fā)展力量和耐力;練抖桿子,用后尾直徑6--8厘米,長3米的白蠟木桿,每天用攔、拿、扎的方法抖100下。另外還要把拳式內的單勢發(fā)勁分別抽出練習,以增加在根基穩(wěn)固、內氣充實情況下的蓄發(fā)力。
觸覺靈敏 知已知彼
這一階段,主要是練習全身空靈,身體皮肢感受的靈敏性,也就是接受信息傳遞采取行動的應激反射。練習太極拳的人,隨著功夫的加深,這個應激反射過程也隨之加強,直至接受信息傳遞如閃電,應激反射如雷霆。
人體的反射活動基礎稱反射弧,包括五個基本部分:即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簡單地說,反射過程的進行,是由一定的刺激被一定的感受器接受,感受器發(fā)生興奮,興奮由神經沖動的方式經過傳入神經,傳向神經中樞,通過神經中樞的分析綜合活動產生興奮。興奮又經過特定的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
這一階段主要是練習加強加快這個反射過程。練好這種功夫,必須以充實的內氣做中流砥柱,使內氣充盈丹田,貫注全身,內至臟腑經絡,外至肌膚毫發(fā),周身各部如電充身,觸覺極其靈敏。格斗時才能做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彼微動,已先動,后發(fā)先至”。 這一階段,仍應按前段練習套路和輔助功,還應經常練習推手競技,在實踐中,鍛煉聽勁、靈勁,周身上下結合勁。在練習拳時,功應內收,氣行于外的表現(xiàn)和纏絲勁的外形動作,也慶內收與縮小。
也就是由大圈到中圈的練習方法。拳架練習,應緩慢柔和,平穩(wěn)舒展。陳復元說:“學時宜慢,慢不家癡呆,習而后快,快不可錯亂;快后復緩,是為柔,柔外剛自在其中,是為剛柔和濟。”
這段練習,就是“快后復緩”階段。積功日久,就可做到靜如山岳,急如閃電。就象射箭一樣,慢拉弓弦開滿月,力聚弓背,松弓弦,矢疾出,威力大,其快無比。
這一階段后期,可以做到:眼神如捕鼠之貓,動作如翱翔這鷹,身形輕靈矯健, 意識反應及皮肢觸覺十分靈敏,運動出于無心,鼓舞生于不覺。
得機得勢 舍已從人
“得機”就是利用恰當?shù)臅r機。“得勢”就是得到已順人背的形勢。“舍已從人”意思是舍掉自己,以順從別人,隨順化解,不頂不抗。對方控制住我的手(梢節(jié)),我以肘肩來化解;控制住肘肩,我以胸腰來化解;控制住胸腰,我以襠勁與手臂來化解。陳鑫在“單鞭”一勢中寫道:“擊首尾動精神貫,擊尾首動脈絡通,中間一擊首尾動,上下四旁扣如弓……。”形象地說明要周身相隨,蓄發(fā)相變,舍已從人,順隨化解。所謂“借力打人”或“四兩撥千斤”,就是利用杠桿、滑輪、離心力、向心力、摩擦力等力學原理,使對方之力又加于對方之身,以我之小力擊倒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