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陳式太極拳,需將推手練好。推手是太極拳的基本動作,練好了,有助于規(guī)范其它動作的學習。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陳式太極拳的“行步游身推手”,希望大家對陳式太極拳的推手練習更進一步。
行步游身推手,是對之前傳統對手的改良,但也保留了其傳統特色。
我仔細研究了先賢傳下來的多種推手方法,我覺得這些推手方法非常好,由簡入繁、步步深入,從內功修煉到招法運用,豐富多彩。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在先人的基礎上,略加充實,即把內家拳用于散打實作,且行之有效地將一些步法糅進太極拳推手之中,如直行步、斜行步、弧形步、走圈步、龍形步、擺扣步等等,這些步法在內家拳對敵交手中非常實用、成效顯著。而今天太極拳推手所缺少的就是這些靈活多變的步法。有了這個理念,本人在練習傳統的太極拳推手時作了進一步的充實改進。
1.學習推手前先打好拳架基礎,系統學習傳統老架大架陳式太極拳一路(八十三式)、陳式太極拳二路(炮捶七十一式),好在學習2~3年后(根據個人學習情況)再系統學習推手。沒有拳架基礎,則難懂纏絲勁。沒有拳架基礎,更難以把太極拳“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內氣不動,外形寂然不動,外形隨氣而動;以內氣催動外形,上下相隨,連綿不斷”的獨特練功方法運用到推手之中。
2.認真研究前輩們留下的傳統推手方法,學會總結,去粗取精,為自己所用。
主要掌握單推手、雙推(四正、四隅)大捋、散推、亂踩花等推手方法。通過這些推手方法的鍛煉,熟練應用太極拳的各種纏絲勁,體會沾、黏、連、隨的技巧,掌握不丟不頂的火候,提高聽化蓄發(fā)的能力。
3.系統學習內家拳的各種實用步法,重點掌握直行步、斜行步、弧形步、走圈步、龍形步、擺扣步等。
4.掌握了上述傳統太極拳主要推手技法后,開始進入陳式太極拳行步游身推手的實作階段。
(1)學習行步游身推手,需要有一位名師做指,在訓練時幫我們指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2)慢慢加快速度,有慢有快,有快有慢。增加方向角度的變化,領練者有意識地向四面八方各個角落引領隨練者,通過不同速度、不同方向角度的變化,體悟(心意、皮膚感知)對方的手法、身法、步法變化,慢慢體會沾、黏、連、隨之勁。
(3)在步法、身法變化,沾黏連隨諸勁有了一定基礎后,逐步增加手法變化。習練太極拳推手要遵循沾黏連隨四字訣,在不丟不頂上求功夫。行步游身推手法還要增加一個訓練內容,就是在一人領練時隨時有意識地將手臂離開對方,然后再變換另一種手法(招式)繼續(xù)搭手領帶,鍛煉對方的應變能力。這種練習改變以往推手只能雙方搭手不能脫離的機械形式,這時的手法可快可慢、可剛可柔,但是要手離意不離、勢斷神不斷。說玄點,就是雙方沾黏連隨的意識流已延伸到手臂之外,有一種自.然的靈動感。
(4)鍛煉發(fā)力。太極行步游身推手訓練到一定階段,領練之人可以在不同方向角度,運用太極拳順人之勢、借人之力的原則,向對方發(fā)招放勁(不是打是放),由慢而快,由快而變,快慢相問,剛柔相濟。對方接手(招)時,也要盡可能利用步法身法的游化與手法的纏繞,吸化引帶而破之,而不是像有些拳種那樣接手一味生磕硬碰、生拉硬拽。
(5)當老師引領學生到一定火候,學習者基本適應了手腳、身法的各種變化時,就要改變一邊倒的練習(即只是一人領一人隨)方法了,這時就要雙方任意輪換變化,隨時變換角色,在不停息的游身走轉中相互體味對方的變化。此時步法可快可慢,身隨步轉,手隨身變。但不管怎么變,都不能離開太極推手沾、黏、連、隨的原則,雙方在彼此攻防黏走柔化的過程中,于不丟不頂之中討消息。
陳式太極拳行步游身推手法,是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吸收了內家拳的諸多實用步法加以整理創(chuàng)編的。此技主要作用有兩點:一是進一步提高了太極拳推手的實用性,二是為普通練功者提供了一個活潑生動的健身方法。太極推手是由拳架到散打實作的重要過程,練習太極拳行步游身推手中,增加了內家拳常用的多種靈活實用的步法,進一步充實、豐富了太極拳八門五步的技法內涵。在手法運用上,不是簡單地雙方搭手纏繞,而是不拘~格地運用各種手法、身法、步法之變化,可以隨心所欲,靈活變化。如可以單手相搭纏繞、推放,可以雙手搠、捋、采、拿,也可以肘擊、肩靠、胯打,甚至可以膝擊、腳蹬。但是這些手腳招法的攻防變化,都必須在游身走轉之中進行,都是在太極拳敵進我退、敵退我進、黏走柔化、順勢而發(fā)的原則下進行,絕無半點生拉硬拽、蠻打亂扯的動作發(fā)生。經過這樣~種形式的推手鍛煉,可以為今后進入散打實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陳式太極拳推手必須首要考慮到它的實用性。所以太極拳行步游身推手法,不僅技擊性強,也是一項非常適合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健身娛樂的體育運動項目。如果只為健身養(yǎng)生而練,僅以走轉游身變化為主即可,在手法上多注重肢體纏繞變化,不發(fā)勁,柔化纏綿,雙方默契配合,一領一隨,形影相隨。由于練習者不停地走轉,手法、身法、步法不停地變化,從內到外,從軀體到四肢末梢,都得以運動, “動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華佗傳》只要能持之以恒地刻苦鍛煉,不管男女老幼,都能收到防病健身、豐富生活、愉悅身心和延年益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