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泡油糕
清花水一斤六兩,熟獵油五兩,上等面二斤,水燒開油攪勻形如乳濁狀湯火面成團。涼開水五兩,摻入面團揉搓不已,使溶膠狀為凝膠狀,包餡料入油鍋。炸出,色澤乳白,表皮膨松,形似一堆泡沫,恰如蟬翼捏成。
吃泡油糕,不可性急。性急者,咬一口便咽,易燙前心。糖餡溢流順胳膊到肘部,揚肘用舌舔之,手中油糕的糖餡則又滴下,燙痛后心。
5.歧山臊子面
歧山是一個縣,盛產麥,善吃面條。有九字令:韌柔光,酸辣汪,煎稀香。韌柔光是指面條之質,酸辣汪是指調料之質,煎稀香是指湯水之質。
歧山面看似容易,而達到真味卻非一般人所能,市面上多有掛假招牌的,俗辨其真?zhèn)危挥^臊子[左火右覽]法和面條搟法便知。
臊子,豬肉,必帶皮切塊,碎而不粥。起鍋加油燒熱,投之,下姜末、調料面煸炒。待水分干后,將醋順鍋過烹入,沖冒白煙。以后醬油殺之,加水,煮。肉皮能掐時,放鹽,文火至肉爛舀出。搟面,堿合水,水合面,揉搓成絮,成團,盤起回性。后再揉,后再搓,反復不已。而后搟薄如紙,細切如線,滾水下鍋蓮花般轉,撈到碗里一窩絲,澆臊子,只吃面而不喝湯。
在歧山,以能搟長面者為女人本事,否則視之家恥。娶媳婦的第二天上午,專門有一個搟面的隆重儀式:客人上席后,新媳婦親自上案搟面,以顯能耐。故女兒七歲起,娘便授其技藝,搭凳子在案前使搟杖。
6.壺壺油茶
深夜,城鎮(zhèn)小巷有一點燈的,緩緩而來,那便是賣壺壺油茶。賣者多老翁,冬戴一頂氈帽,夏褲帶上別一把蒲扇,高聲吆喝,響遏行云。
所謂油茶,即面粉、調料面加涼水攪成稠糊,徐徐溜入開水鍋中攪拌,勻而沒有疙瘩,再加入杏仁、芝麻、秈米,微火邊燒邊攪。再加入醬油、鹽面、胡椒粉、味精,微火邊燒邊攪。完全要用攪功,攪得顏色發(fā)黃,油茶發(fā)稠,表面有裂紋痕跡才止。
所謂壺壺,即偌大的有提手有長嘴的水壺,為了保溫,用棉套包裹,如壺穿衣。尤在冬日,其臃臃腫腫,放在那里,老翁是立著的壺,壺是蹲著的老翁。
7.攬飯
南瓜老至焦黃,起一層白灰的,摘下洗凈切為小塊,于日頭下晾曬半晌。綠豆當年收獲、飽滿锃亮如涂漆的,簸凈淘搓三四次,用溫水浸泡一響,起火燒鍋,綠豆在下,南瓜在上,水與南瓜平齊。以蒸布蒙鍋蓋,小火半晌,揭蓋用鏟子將綠豆南瓜攪混搗為粥狀,即成。
此食做法簡易,重在選料。雖看來不倫不類,食之卻甜而鮮香。
攬飯流行于秦嶺山區(qū),但平日不易吃到。吃則須貴客上門。冬食之可暖胃,夏食之能祛暑。有中醫(yī)鑒定:久吃此食,身不出瘡疔,足不得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