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峽緊鄰白帝城,峽長8公里,連同白帝城,景區(qū)面積8平方公里。白鹽山聳立江南,赤甲山雄踞江北,隔江對峙如門,絕壁如削,氣勢雄偉磅礴,眾稱夔門。其勢“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眾水聚涪萬,瞿塘爭一門”。峽內(nèi)有“滟滪堆”、“鐵鎖關”、“孟良梯”、懸棺葬、眾多題刻和大溪文化遺跡。三峽水位提高,多淹沒水下,部分題刻切割保存。赤甲山建有夔門古象化石館,陳列200萬年前的類象劍齒象化石,還有鐵鎖關遺址。
張飛廟景區(qū)
張飛廟原位于云陽縣云陽鎮(zhèn)長江南岸的飛鳳山麓,與縣城隔江相望,為紀念三國名將張飛而立的祠宇,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路距重慶362公里。廟宇建于1700年前,經(jīng)歷宋、元、明、清歷代修葺擴建,因處于三峽庫區(qū)淹沒線下,2003年照原樣搬遷至新縣城雙江鎮(zhèn)長江南岸,建筑面積1400多平方米,有正殿、旁殿、結義樓、望云軒、助風閣、杜鵑亭、得月樓等建筑,殿內(nèi)有張飛塑像,收藏詩畫3萬余件,還有碑刻等文物。
石寶寨景區(qū)
石寶寨位于忠縣石寶鎮(zhèn)長江北岸,水路距重慶260公里。一塊巨石臨江聳立,孤峰突兀,山頂海拔238米,長江枯水位118.6米,相對高差119.4米,高50米,四壁如削,形似玉印,名玉印山,山頂建筑1200平方米。傳說它是女媧煉石補天遺留下來的一塊五彩石,稱為石寶。明末譚宏起義會據(jù)此險要地勢為寨,故名石寶寨。清康熙年間(約1662年)能工巧匠在玉印山南側依山而建12層樓閣,通高56米,全木結構,其中9層,依巖附勢,建筑精巧。明萬歷年間在山頂建天子殿。殿宇臨崖筑墻,巍峨壯觀。三峽庫區(qū)形成時,將成孤島,護堤正在建設中。
名山景區(qū)
名山位于豐都縣長江北岸的名山鎮(zhèn)東北隅,景區(qū)面積2.5平方公里,包括名山和雙桂山片區(qū),山頂海拔287.2米,因北宋文豪蘇軾詩“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孤山聳翠,茂林修竹,殿堂廟宇順山脊而筑,鱗次櫛比,飛檐流丹,古色古香,塑眾多神像。漢唐以來,逐漸被傳為鬼國京都和陰長生王方平得道成仙的地方。
鄰近與名山對峙的雙桂山,海拔401米,由通仙橋連接名山,山上建有蘇公祠、來蘇坊、豐都孔廟、鹿鳴山莊、道子堂、護國亭等仿古建筑。還建有陰司街坊、土地廟、財神廟、城隍廟、麻姑洞、神道和鬼國神宮。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及人民廣場
重慶人民大禮堂位于人民路學田灣,于1951年6月破土興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慶獨具特色的標志建筑物之一。
整座建筑由大禮堂和東、南、北樓四大部分組成。占地總面積為6.6萬平方米,其中禮堂占地1.85萬平方米。禮堂建筑高65米,大廳凈空高55米,內(nèi)徑46.33米,圓形大廳四周環(huán)繞五層挑樓,可容納4200余人。
朝天門廣場
朝天門原為老重慶17座城門中規(guī)模大的一座,稱“古渝雄關”,因此門坐西向東,雄居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是古代地方官吏迎接皇帝圣旨的地方,故名朝天門。1997年,直轄后的新重慶在此修建了今天的廣場,整個廣場占地8萬平方米,由觀景廣場、護岸梯道、交通廣場和周邊環(huán)境配套四大部分組成,集水、陸交通樞紐和旅游觀光、市民休閑等功能于一體,是新重慶極具特色的一處標志建筑。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了“重慶朝天門廣場”七個閃閃發(fā)亮的鎏金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