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含胸拔背
24式太極拳要領說“含胸拔背”,意即行拳過程中,要避免胸部外挺,但也不要過分內縮。
背部肌肉要隨著兩臂的伸展,盡量舒展開,同時,胸部肌肉也要自然放松,這就有了含胸的意思,背也有了拔的形態(tài),從而免除了胸肋間的緊張,呼吸調節(jié)自然。
胸部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容易使氣上涌,不利于導氣下沉,對血壓和心臟產生不良影響。
5、松肩垂肘
24式太極拳要求松肩垂肘,肩與肘兩個關節(jié)要放松,并有意識的向下垂沉,伸展應適度。
如果手過度的向前引伸,容易把臂拉直,達不到松肩垂肘的要求。過分屈肘,又忽略了向前延伸,形成夾肘現(xiàn)象。
動作時,肩肘部要保持一定的弧度,這樣才能做到連綿不斷,松而不懈,穩(wěn)而不僵。
6、腰為主宰
24式太極拳要求身體中正安舒,要做到這一點,腰部起著至關 重要的作用。拳經講,腰為軸,刻刻留意在腰際。說明腰是身體轉動的關鍵,對全身動作的變化、調整和穩(wěn)定重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行拳時,無論進退旋轉,凡由虛逐漸到實的動作,腰部肌肉放松,向前抱小腹。由于動作的擠壓,形成腹腔內臟及腎囊韌帶和臟器緊張,隨著動作由實變虛,內臟擠壓逐步得到緩解放松。
所以,24式太極拳運動是對內臟自我按摩的運動。
7、步隨身換
24式太極拳步法的進退變換和周身穩(wěn)定,兩腿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要求隨部動作要正確、靈活、穩(wěn)當。操練時應注意重心移動,腳的放置,腿的彎曲和步幅的大小等。
總的來說,腿部活動要求松胯屈膝,兩腳輕起輕落。前進時,腳跟先著地,后退時,腳掌先著地,然后慢慢踏實。橫步時,先動腳尖、腳尖、腳掌,后動腳跟,逐漸落實。
行拳移動重心時,弓步腿的彎曲,應該在腳朝前踏實后,膝蓋與腳尖應保持方向一致,膝蓋不能超過腳掌涌泉穴,后坐步時,注意腰、胯、膝放松,尾閭骨應與腳跟相垂直。
練習24式太極拳的步驟
在24式太極拳練習中,正確地運用意念和呼吸,是學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對整體技術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論說:“能呼吸然后能靈活。”
如何使呼吸、意識、動作三者緊密結合,形成內外合一呢?我把在恩師陳正雷先生授課時所作的一些筆錄、及本人練拳的一些粗淺見解總結如下,敬請拳友們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