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快到慢
“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步法和手法的單個動作練習是練好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精選出典型的幾種步法和手法在開始階段反復練習。步法不得當都會造成重心不穩(wěn)或上下動作銜接不順暢。
如邁步過小、過窄,出腳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對,都會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穩(wěn)等現(xiàn)象。所以步形要準確,出步要適度,保持穩(wěn)定性及培養(yǎng)身形、步法的協(xié)調性,為進一步學習太極拳打下基礎。
在初學太極拳時不要貪多求快,如果貪多求快造成錯誤的定型,再進行糾正就困難了。如原地“云手”練習,著重強調“以腰帶手”、“時刻留意在腰間”等要點,讓學生通過腰部運轉帶動手部劃弧動作,體會太極拳“主宰在腰”的重要性。
3.分析攻防含義,重點組合練習
太極拳動作徐緩、均勻而細致。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基本防衛(wèi)術,強調“慢練快用”,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中,將二十四式太極拳中的“云手”和“攬雀尾”做為重點組合練習,“云手”作為典型的防御性動作,讓學生體會太極拳“根基在腳,主宰在腰”,動作“非圓即弧”,形神兼?zhèn)?“攬雀尾”教師可通過學生配合演練示范,分析其攻防含義,讓學生更深刻領會太極拳中所含的“堋、捋、擠、按”等基本特征。
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從全民健身的認識高度去教育學生端正認識,一方面也要結合基本防衛(wèi)術,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確,在連貫徐緩的太極拳動作中,充滿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又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二、教學中期階段:保持學習興趣,注重動作細節(jié)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而到了教學中期,則是整個教學效果能否順利達到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套路動作傳授了一半,學生的動作還處在泛化階段,動作不連貫甚至遺忘;部分學生的情緒從積極到消極,學習興趣也從高漲到正?;芈?。教師應密切留意學生情緒上的變化,合理充分利用多種教具和教學手段,調整學生學習積極性。
1.強化學生感官視覺效果
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強化學生感官視覺效果。如組織學生欣賞08北京奧運開幕式和08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行云流水”等太極拳表演的相關節(jié)目;觀看陳思坦、高佳敏等優(yōu)秀運動員的演示錄像,比較并分析動作細節(jié)。
如要讓學生了解“起勢”動作含義,通過演示,學生們就可以清楚明確知道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典型的防守解脫動作。它的意義與作用在于,當被對方從正面雙手抓住兩肩部時,已方雙手由下而上上移,從對方雙手的內側按壓對方雙臂,從而完成解脫過程。
2.適時地加入音樂氛圍
音樂在太極拳教學中能夠起到特定的伴奏效果,口令、音樂可輔助太極拳教學,一方面能讓學生懂得控制太極拳練習的節(jié)奏;另一方面,營造輕松優(yōu)雅的“太極氛圍”,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伴奏下,全身心的投入到練習當中去,而且還可以掌握每一個動作的快慢及銜接,更容易使學生掌握動作技術要領,達到在“心靜”的意境中自由自在地完成。
3.規(guī)范動作,注重動作細節(jié)
“細節(jié)決定成敗”。二十四式太極拳動作簡單,易學易練,但是不同學生打出來的動作味道卻不盡相同,這就是動作細節(jié)的問題。再者,沒有規(guī)范到位的動作,很容易造成動作不自然、不協(xié)調,學生練習起來也索然無味。
錯誤的動作甚至會造成身體損傷,如弓步時膝部超過正常角度容易造成膝關節(jié)勞損等。教師在這一階段,必須重視和強調動作細節(jié),指導學生進行規(guī)范和正確的演練。
既要保持二十四式太極拳中柔緩均勻、舒展大方的特點,又要科學鍛煉以達到應有的健身效果。如“左右摟膝拗步”中左手從膝部摟過,右手同時收肘從耳邊推出,通過攻防含義講解及細節(jié)重點分析:收肘動作收到耳邊后,強調應“墜肘”即肘部向下,否則肘部朝上容易造成防守漏洞,這樣就很好解決了學生“突肘”、“聳肩”的問題。再如“轉身搬攔捶”動作連貫性較強,通過動作細節(jié)分析后,學生都能夠領悟“腰如輪轉氣騰然”,很好掌握了手眼配合,眼隨手走等動作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