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極拳的特點脫胎、換骨易筋、洗髓。它有五種功法:坐、臥、站、行、動。
坐調丹田之息,臥則守臍下之珠,站則筑基養(yǎng)氣,行則借足于坦途,動則練養(yǎng)結合。它有內外五形十大練法:精、神、意、氣、力、筋、骨、皮、毛、肌。練法共分三部。
第一部脫胎法
該法靜功為主,動靜相結合,以動為煉,以靜為養(yǎng),把人體后天之內外僵硬笨拙之力,以及內外隨和、心意雜亂、肢體不整等狀況,用太極之功法將其脫開煉化。
始入無極,靜中求動,動中求靜,形到意到,意到形到。拳經云:“練極(太極)先站基,站基再煉氣,煉氣得煉意,陰陽合一為太極。”
通過靜功之訓練,使丹田真精日盛,心神專一,故曰“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樁功有無極樁、兩儀樁、太極混圓樁等,在此基礎上配合拳法之訓練,久之可使肌肉成剛。
因此,初級階段要做到意松體柔,調和陰陽,內外運動,周身筋肌放長,四肢百骸,節(jié)節(jié)貫穿,氣血通暢,身立平準。
意在腰中,以前臍后門為準,腰為車軸,四肢為車輪,呼吸深長,乃胎呼吸也。意氣鼓蕩,神意內斂,形不露體。
保持外合,意不露外;保持內合,做到內外三合:心與意和,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
行拳時要始終注意頭頂項豎,尾閭中正,虛領含拔,沉肩墜肘,閃腕曲指,沉浮坐胯,開襠合襠內提肛,以臍門帶動四肢,松慢柔合,掤隨虛實。
內外一致,陰陽開合,處處圓滿,周身輕靈,澄心斂神,氣沉力松,用意不用力,周身意動是太極。
第二部換骨易筋法
人身乃有36條大筋脈,36條小筋脈,共72筋脈;肌有500余塊,有長短扁圓大小之分;骨乃支撐人身內外五臟六腑皮毛肌筋,皮包肌,筋纏骨,骨包髓,關節(jié)筋肌相連。
筋如弓弦,骨如弓背,意如五行。人身外側為陽骨筋,人身內側為陰骨筋,能開能合,能長能短,筋長力大,陰長陽短,陽拔陰縮。
三豐云:“易筋換骨,筋骨放長,處處陰陽,意透氣力催,骨開筋純剛,處處陰陽,意透氣力催,骨開筋純剛,處處皆爭力,肌柔能成剛,起點柔,落點剛,氣沉丹田尾骨張。”
要做到抻筋拔骨,纏擰卷放掙,形松意緊,意狠形整,柔中有掤化旋勁,剛中有柔屈回勁。
急剛之剛謂之真剛,剛中之急謂之真急。寒如冰之驚,柔化而不急滯。變化莫測,靈敏內提,連綿不斷,外柔內剛,內柔外剛,剛柔相濟,不直不僵。
修煉有明勁暗勁之分,暗勁者打出寸勁來,行于手指,發(fā)于腰,節(jié)節(jié)貫通在筋梢,隨屈就伸全在意神提。
明勁者打出急剛來,深入肌內,發(fā)如炸雷,意透其背,忽隱忽現(xiàn),說剛急剛,說柔忽柔。太極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穩(wěn)如泰山,動如猛虎,身似蛟龍。
修煉要訣有:松緊纏擰卷放化,旋掤意氣神到家。三豐云:“筋骨身如擰巾,放開松,擰著緊,棉里裹鐵,意透狠猛,先練暗,后練明,太極內涵妙無窮。得之真道苦修煉,延年益壽不老松。”
練者通過前兩步功法之訓練,可使精足氣旺,身體強健,達到調節(jié)神經,按摩內臟,暢通氣血,促進新陳代謝,發(fā)揮攻擊作用,激發(fā)人體潛能等。練者應認真體會,細心揣摩,方可掌握。
第三部洗髓
洗髓乃是太極修煉之上乘功法,乃是精神意氣力,筋骨皮毛肌,內外五行合一之練法,是探求技擊與養(yǎng)生之奧妙,達到“無形無象,全身透空”的高境界。
行功時無定勢,隨心隨意而練,要決意于他人與己作戰(zhàn),排除一切雜念。無常無定勢,無蹤無息,無形無象,全身透空,太極混圓,周身敏聽,靈氣圓活。
練之皮毛靈敏,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無意之發(fā),無形之變,步如貓行,身如蛟龍,粘連粘隨,隨屈就伸,粘著就發(fā),打化不分。
只見隨身發(fā)打,不見身形走化。以意行氣,形隨意動,意從心發(fā)。說柔周身空無,說剛利箭穿山。
靜如山岳,疾如閃電,拳似炸彈,聲如響雷,哼哈敵倒,練之皮毛肌之發(fā)力,意神之發(fā)乃四兩神意破千斤也。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至此,太極之功已太成。欲達此境界,非刻苦習練,細心揣摩,明師指點。
和式太極拳推手,有雙推手單推手及斷手。
雙推手
是在盤架子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對抗性訓練,我們通常叫它摸勁或找勁,沾連粘隨,不丟不頂,不較勁,周身輕靈,氣沉力松,用意用力,配合手法、柔化、摔打、拿發(fā)。
單推手
是在雙推手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接近于實戰(zhàn)的訓練,在以上的基礎上互練對方微動之覺,周身靈敏,連綿不斷,剛柔變化,引進落空合即出,配合手法、打彈、抖放、點穴、分筋、挫骨等。
斷手
即散手,在熟練掌握前兩步功法的基礎上進行實戰(zhàn)訓練。隨心隨意,打化不分,打就是化,化就是打,形隨意動,意從心發(fā),剛柔相濟,意大于力,哼哈敵倒,速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