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一、癥狀
狂犬病患者典型三恐(恐風、恐水、恐光)病癥占60%,另40%為不典型癥狀。
潛伏期因為個體差異導致時間差異大。大多數在3個月以內發(fā)病,超過半年者占4%~10%,超過1年以上者約1%,文獻記載最長1例達19年。平均20-90天。 影響潛伏期長短的因素為年齡(兒童較短)、傷口部位(頭、面部發(fā)病較早)、傷口深淺(深者發(fā)病早)、病毒入侵數量及毒株的毒力、受傷后是否進行了正規(guī)的擴創(chuàng)處理和接種狂犬病疫苗預防等。其他如外傷、受寒、過度勞累等均可能促使提前發(fā)病。由吸血蝙蝠嚙咬而引起的狂犬病,絕大多數病例不出現興奮期,也無咽肌痙攣和恐水現象,而以上行性癱瘓為主要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可分為狂躁型(腦炎型)及麻痹型(靜型)兩型。狂躁型狂犬病的病變主要在腦干、頸神經或更高部位中樞神經系統(tǒng),麻痹型狂犬病的病變則局限于脊髓和延髓,因而造成臨床癥狀的差異。兩者都可分為下列三期:
1.前驅期
兩型的前驅期相似。在興奮狀態(tài)出現前大多數患者有低熱、嗜睡、食欲缺乏,少數有惡心、嘔吐、頭痛(多在枕部)、背腰痛、周身不適等;對痛、聲、光、風等刺激開始敏感,并有咽喉緊縮感。具有重大診斷意義的早期癥候,是已愈合的傷口部位及神經通路上,有麻木、發(fā)癢、刺痛或蟲爬、蟻走等感覺異常,約發(fā)生于80%的病例。這是由于病毒繁殖刺激神經元,特別是感覺神經元而引起,此癥狀可維持數小時至數天。本期持續(xù)1~2天,很少超過4天以上。
2.興奮期或痙攣期
可分兩型,兩型的表現不同。
(1)躁狂型狂犬病
國內最多見,國外約占2/3。患者逐漸進入高度興奮狀態(tài),其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怖,有大難臨頭的預兆感,并對水聲、光、風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發(fā)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等。
臨床癥狀
A)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性癥狀,但不一定每例均有,更不一定在早期出現。典型者飲水、見水、聞流水聲,或僅提及飲水時,均可引起嚴重咽喉肌痙攣。因此,患者渴極而不敢飲,即使飲也無法下咽,滿口流涎,沾污床褥或向四周胡亂噴吐。由于聲帶痙攣,故吐字不清,聲音嘶啞,甚至失音。
B)怕風亦是本病特有的癥狀,微風、吹風、穿堂風等都可導致咽肌痙攣。其他如音響、光亮、觸動等,也可引起同樣發(fā)作。
C)咽肌痙攣發(fā)作使患者極度痛苦,不僅無法飲水和進食,而且常伴有輔助呼吸肌痙攣,導致呼吸困難和缺氧,甚或全身進入疼痛性抽搐狀態(tài),每次發(fā)作后患者仍煩躁不安,并有大量出汗及脫水現象。
D)自主神經功能亢進,患者出現大汗、流涎、體溫升高達38℃以上,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瞳孔擴大?;颊弑砬橥纯?、焦急,但神志大多清楚,極少有侵人行為。隨著興奮狀態(tài)的增長,部分患者可出現精神失常、譫妄、幻視幻聽、沖撞嚎叫等癥狀。病程進展很快,多在發(fā)作中死于呼吸衰竭或循環(huán)衰竭。本期持續(xù)1~3 天。
(2)麻痹型狂犬病(paralytic rabies)
狂躁型平均8天。印度及泰國較常見,約占總數1/3,國內報道不到10例。臨床上無興奮期,無恐水癥狀和吞咽困難,而以高熱、頭痛、嘔吐、咬傷處疼痛開始,繼則出現肢體軟弱、腹脹、共濟失調、部分或全部肌肉癱瘓、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等,呈現橫斷性脊髓炎或上升性脊髓麻痹表現。早期用叩診錘叩擊胸肌,可見被叩擊隆起,數秒鐘后平復。早期僅在叩診處出現肌水腫與毛發(fā)豎立。病程持續(xù)4~5天。
3.昏迷期或麻痹期
麻痹型一般為13天左右。兩型狂犬病不易區(qū)別。痙攣停止,患者暫趨安靜,有時尚可勉強飲水吞食,反應減弱或消失,轉為弛緩性癱瘓,其中以肢體軟癱最為多見。眼肌、顏面部及咀嚼肌癱瘓,表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下墜、口不能閉合和面部缺少表情。此外,尚有失音、感覺減退、反射消失、瞳孔散大等。在本期中患者的呼吸逐漸變?yōu)槲⑷趸虿灰?guī)則,并可出現潮式呼吸、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心音低鈍、四肢厥冷,可迅速因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臨終前患者多進入昏迷狀態(tài)。本期持續(xù)6~18h。
二、體征
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后的路徑是:首先侵染肌細胞,在肌細胞中渡過潛伏期,后通過肌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的乙酰膽堿受體進入神經細胞,其在周圍神經組織里的平均移動速率是3mm/h,上行到中樞神經組織(腦-脊髓)后可在一天內繁殖擴散到整個中樞神經組織內。然后沿著相同的通路進入脊髓,進而入腦,并不延血液擴散。病毒在腦內感染海馬區(qū)、小腦、腦干乃至整個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在灰質大量復制,延神經下行到達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皮膚等部位。 狂犬病病毒對宿主主要的損害來自內基小體,即為其廢棄的蛋白質外殼在細胞內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顆粒,內基小體廣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細胞中,也是本疾病實驗室診斷的一個指標。
三、診斷標準
1.臨床診斷
詢問是否被以下動物咬過,需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如人、貓、狗、雪貂、浣熊、臭鼬、狐貍、狼、熊、蝙蝠、馬等動物。 已屬發(fā)作階段的病例,根據患者過去有被狂犬或可疑狂犬或貓、狼、狐等動物咬傷史,診斷即可初步成立,如能了解被咬傷情況及該動物的健康狀況,則對診斷本病更有價值。如不能確定咬人的犬或貓是否患狂犬病,應將動物關在籠內飼養(yǎng),如動物在7~10天內不發(fā)病,則一般可排除動物有狂犬病?;颊叱霈F典型的臨床癥狀如興奮、狂躁、恐水、怕風、咽喉肌痙攣、大量流涎、癱瘓等,即可作出狂犬病的臨床診斷。對癥狀不明顯者特別注意有無“三怕”(怕水聲、光、風)現象,必要時用扇風、倒水和亮燈試驗,狂躁癥狀不明顯應注意咽肌水腫和毛發(fā)豎立現象。如生前免疫學抗原、抗體的檢測陽性,死后腦組織動物接種及神經元胞質中發(fā)現內氏小體則可確診。
2.檢測診斷
A)血液檢查
白細胞總數12~30×109/L不等,中性粒細胞多在80%以上。
B)內基小體檢查
從死者腦組織印壓涂片或作病理切片,用染色鏡檢及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查內基小體,陽性率約70~80%熒光抗體檢查法:取病人唾液、咽部或氣管分泌物、尿沉渣、角膜印片及有神經元纖維的皮膚切片,用熒光抗體染色檢查狂犬病毒抗原。
C)酶聯免疫技術檢測狂犬病毒抗原
可供快速診斷及流行病學之用。如病人能存活1周以上則中和試驗可見效價上升,曾經接種狂犬疫苗的患者,中和抗體須超過1:5000方可診斷為本病。
D)病毒分離
病人唾液、腦脊液或死后腦組織混懸液可接種動物,分離病毒,經中和試驗鑒定可以確診,但陽性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