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病出血
一、癥狀
潰瘍病出血的臨床表現(xiàn),取決于失血的量與速度,出血是否還在繼續(xù),病人的年齡,有無貧血和脫水,及其精神狀態(tài)。一般健康成人,出血量不超過500ml,可無任何癥狀。血容量可從組織液中在36h以內(nèi)得到恢復,但蛋白含量低,有血液稀釋現(xiàn)象,紅細胞與血紅蛋白則須在2周內(nèi)方能恢復。正常脾臟的儲備量很小,不能起很大作用。
失血量在1000ml以上,可出現(xiàn)心悸、惡心、軟弱。超過1500ml,便可發(fā)生低血壓。視出血的速度而有眩暈、昏厥和休克等不同的表現(xiàn)。如是在15min內(nèi)丟失2000ml。則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深度休克,以至死亡。10h內(nèi)丟失循環(huán)量的一半,未經(jīng)治療的病人有10%死亡;如果是在24h以上丟失同量的血,則很少發(fā)生死亡。
失血量多,使血容量減少,回心血量減少,因此心排出量亦減少。通過交感腎上腺素的作用,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縮;主要是小動脈和靜脈收縮,從而皮膚、骨骼肌和內(nèi)臟的血流量減少,可使心排出量增加25%,以滿足生命攸關(guān)中樞的血液供給。血管收縮有利于靜脈回流,實際上是血液從靜脈池轉(zhuǎn)移到循環(huán)的動脈部分,以增加組織的灌注,是休克開始前代償功能的表現(xiàn),尤當出血緩慢時,代償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在慢性出血,血壓對出血量的估計并非良好指標,尤其是青年;舒張壓比收縮壓對反映血容量減少更有價值,但在高血壓病人例外,其舒張壓比正常血壓的人容易維持。當血容量減少時,心率加快往往表現(xiàn)在動脈壓下降之前,因此脈率的改變對失血可能提供更有意義的提示,不過脈搏受精神狀態(tài)和快速輸液的影響,中心靜脈壓是反映回心血流量的可靠標志,單位時間內(nèi)尿排出量能反映組織灌注情況,但應該排除存在腎病和腎功衰竭時高排綜合征的可能性。
低血容量性休克為大出血的主要表現(xiàn),以脈快、收縮壓低于10.7kPa(80mmHg)以下,四肢皮膚冷濕、蒼白、呼吸淺而促、口渴、惡心、焦慮、神志不安為特征。組織灌注量不足,可導致尿少、細胞缺氧;無氧代謝產(chǎn)生大量丙酮酸和乳酸。在代謝性酸中毒的情況下,血管的緊張度逐漸消失,對內(nèi)在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亦漸失去反應,最后血管擴張,病人可因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
二、診斷
潰瘍病史,服水楊酸制劑或激素歷史,結(jié)合出血的表現(xiàn),對診斷本病有幫助。90%的潰瘍病病人有“胃痛”,但發(fā)生出血后,痛反而消失。查體時應避免不必要的手法檢查,腹部不宜按壓過重。為進一步了解出血和因失血引起的電解質(zhì)紊亂和心腎功能,須取血查血紅蛋白、紅細胞和血小板計數(shù),血細胞比容、鈉、鉀、氯、尿素氮或非蛋白氮、酸堿度或二氧化碳結(jié)合力,以及凝血因素等。必要時應測氧和二氧化碳分壓、血容量、并作心電圖,測中心靜脈壓,以了解循環(huán)系統(tǒng)狀態(tài)。留置導尿管以觀察每小時尿量,插胃管有診斷和治療意義,先插至40cm處,抽吸是否有鮮血,以排除食管出血,然后插入胃內(nèi),可證實為胃或十二指腸出血,并借以觀察出血動態(tài)。為進一步確定診斷,須考慮作輔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