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完全性肺靜脈異位連接
一般治療
一、治療
1、嬰幼兒一旦病情穩(wěn)定
即應該實施根治性手術。有嚴重肺水腫、低氧血癥、低心排量的患嬰,早期應予正壓通氣插管、強心藥、利尿藥及糾正代謝性酸中毒以穩(wěn)定病情,等待手術時機。如果可能。則盡量避免行心導管術。以防耽誤手術時間、出現其他并發(fā)癥?,F已不再認為球囊房隔造口術是必要的姑息性手術。如異位肺靜脈直接入右心房,可打開右心房,切開房間隔,用補片將左右肺靜脈全部隔入左心房;如異位開口于冠狀竇,切開左心房與冠狀竇之間的房間隔組織,隨即縫合冠狀竇開口以及房間隔缺損,使冠狀竇直接引流入左心房;對于心上型或心下型肺靜脈異位連接者,將肺靜脈總干與左心房之間做大的側-側吻合,關閉房間隔缺損,而是否結扎肺靜脈回流通道仍存在爭議。一些主張開放回流靜脈者認為,開放垂直靜脈可預防術后早期左心偏小、肺靜脈回流受阻情況。且有報道稱,結扎下行的靜脈通道后,會引起急性肝細胞壞死,故一些外科醫(yī)生建議不縫合該靜脈。
2、手術方法
體外循環(huán)中度低溫下行TAPVC手術糾治68例,體外循環(huán)轉流時間63~179min,平均(86.75?35.26)min;主動脈阻斷時間29~132min,平均(53.12?25.17)min。深低溫停循環(huán)方法19例,轉流時間60~105min,平均(45.16?12.18)min,停循環(huán)時間25~61min,平均(30.35?10.45)min。
(1)心上型TAPVC早期6期采用心臟上翻方法,建立體外循環(huán)后,主動脈阻斷,根部注入心臟停搏液,待心臟停搏,將心臟向大血管根部方向翻起,暴露左房后壁和匯總靜脈,分別切開左房后壁和匯總靜脈做吻合,結扎垂直靜脈。另有30例心上型采用右房橫切口,經房隔卵圓窩處剪開房間隔向左房側延伸,直至左心耳開口根部。然后切開匯總靜脈,與左房后壁切口做吻合。采用心包補片關閉房間隔缺損。最近15例采用經升主動脈和上腔靜脈間暴露左房方法。游離升主動脈、上腔靜脈和右肺動脈,將升主動脈向左側牽拉,右肺動脈向上牽拉。充分暴露匯總靜脈和左房頂部,然后分別做切口,連續(xù)縫合吻合口。
(2)心內型TAPVC全部采用右房切口,切除冠狀靜脈竇隔,剪除殘余卵圓窩組織,用心包補片關閉擴大的房缺,并將冠狀靜脈竇開口隔入左房側。
(3)心下型TAPVC采用右房切口,切開房間隔,左房后壁切口與匯總靜脈吻合,垂直靜脈近隔肌處縫扎。
(4)混合型TAPVC混合型的手術取決于肺靜脈回流的途徑。臨床上較多見為左上肺靜脈異常回流至左側無名靜脈,余3支匯入冠狀靜脈竇。將左上肺靜脈與左心耳吻合,余3支的處理與心內型相同。
二、預后
若不行手術治療,本病預后差。對所有類型的此病患者調查顯示,80%在生后1年內死亡。合并肺靜脈梗阻或存在限制性心房水平交通者,甚至可于生后數周內夭折。手術治療的效果已有明顯改善,患兒病死率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30%降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不到10%。手術死亡率與患兒術前病情狀況密切相關。心下型患兒、術前需用呼吸機、有代謝性酸中毒患兒術后病死率較高。肺靜脈梗阻小兒術后早期可出現肺高壓,故對于這種患兒,吸入NO有助于擴張肺動脈,降低死亡率。手術后期療效大多良好。偶爾也可發(fā)生晚期肺靜脈梗阻,可能與術后組織反應或吻合口狹窄有關,但再次手術、球囊擴張術或用stcnt補片卻易造成該處血液反流。少數患兒后期可出現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心動過緩、房撲及室上性心動過速,其中房性心律失常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