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中國人就比較重視一些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和文化,二十四節(jié)氣是古代人農事勞作的重要依靠。春分是什么意思呢,在春分這一天古人都做了些什么呢?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春分習俗,在老北京這樣一個頗具歷史文化的地方,春分的含義是什么呢?
老北京習俗春分吃驢打滾 以求辟邪祈福
3月20號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春分,按照老北京的習俗,春分得吃驢打滾,以求避邪祈福。近,護國寺清真小吃店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驢打滾訂購熱潮,順著這股潮流,他們不僅新增了巧克力、香芋、藍莓、山楂等口味的驢打滾,更是推出了“DIY版驢打滾”,讓你感受自己制作北京小吃的樂趣。
離不開嘴兒的新北京味
以前只有老一輩兒的人在護國寺小吃店用餐,如今,為了吸引和留住年輕的客源,小吃店不斷開發(fā)新的品種。“北京人講究春分時節(jié)吃驢打滾,我們在賣傳統(tǒng)驢打滾的同時,又推出了巧克力、藍莓等口味的新驢打滾,這樣一來,消費群體就在不知不覺中擴大了。”
驢打滾可以改良,豌豆黃也可以變新顏。傳統(tǒng)的豌豆黃都是切成小塊來賣,雖然方便,但是作為禮品相送則顯得太過單薄。于是,適應消費者對“精美”需求的“生日褔糕”誕生了。用傳統(tǒng)的豌豆黃代替蛋糕坯子,在外邊抹上奶油,像極了真正的蛋糕。這樣無論是生日宴會還是喜慶活動,消費者都可以選擇這種制作精美的“中西合璧豌豆黃”了。
護國寺清真小吃店內,蒸、炸、煮、烙、煎、爆等各種做法的北京小吃應有盡有。據店長李秋華介紹,如今的護國寺小吃已從剛組成時的幾種,發(fā)展到了現在的上百種。“光憑著過去的小吃,滿足不了現代消費者的口味。”李秋華說。于是廚師們挖掘出一些失傳的小吃,還將原有產品進行了改良,這些有創(chuàng)造性又不失傳統(tǒng)的“新北京味”很受顧客們的歡迎。
小吃的傳人
純手工制作小吃費工費時,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每天早上七點,護國寺小吃店80多個品種的小吃必須全部到位,因此早一班的員工凌晨兩點半就要開工。“經營小吃掙的是辛苦錢。”李秋華坦言??杀本┬〕允鞘炙嚮?,為了不讓小吃失傳,廚師們的手藝就不能丟。從事餐飲工作35年的李秋華,雖然已經是經理,但店里的上百種小吃,她幾乎都會做,并且直到現在還堅持在一線工作。像李秋華這樣的老員工有很多,例如50歲的李秀云,從15歲接爺爺的班起就在護國寺小吃店工作,堅守在一線崗位也三十多年了。
與員工們一起堅守的,還有那些熱情的顧客們。
讓李秋華至今難忘的是一次營業(yè)時間的調整。從前,店里早上五點半開門,很多顧客習慣性地每天天不亮就來買早點。有一年春節(jié),店內將開門時間調整成早上七點。大年初一早上六點多,李秋華來店里準備開門,遠遠地望見店門口黑壓壓的,滿是排隊等開門的老百姓。原來,他們還是習慣性地按照五點半的開門時間,早早地來到了店門前等著買早點。李秋華趕緊開了門,“大過年的可不能讓客人在屋外凍著。”她說。進屋后,所有的顧客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熱情地對李秋華說著“過年好”,絲毫沒有寒冬臘月里等待的不滿情緒。顧客對護國寺小吃的這份融進骨子里的喜愛和執(zhí)著,讓李秋華感動得熱淚盈眶。
廟會小吃走出國門
有著悠久歷史的護國寺清真小吃,是名副其實的“中華老字號”,其得名于當年的護國寺廟會小吃。各具特色的小吃攤是人們燒香拜佛、逛街游玩時歇腳和“墊補肚子”的首選,也為廟會增色不少。1956年,持續(xù)了300多年的護國寺廟會結束后,政府將廟會中比較受歡迎的、手藝比較好的十多位攤戶組織起來,在緊鄰護國寺的地方開辦了“護國寺清真小吃店”,護國寺小吃便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成規(guī)模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