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如何科學進補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上海教育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
進補者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脾胃功能。李東垣說:“善治脾胃者,能調五臟。”中醫(yī)理論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持機體消化吸收功能。若脾胃失健,運化失司,即使服用補藥,也不能強身健體。故凡脾胃運化功能較差者,首先要服用健脾胃藥物,以促進和改善其消化吸收功能,然后再考慮服用滋補強身的藥物。特別是老年人,因消化吸收功能較差,進補特別需要考慮這一點。凡脾胃功能太差者,暫不宜進補,等適當調理好后再作考慮。即使進補,也宜小劑量,切忌蠻補、呆補和大補。
中醫(yī)認為,服藥時間和方法大有講究。一般滋補性藥物,宜在飯前空腹時服用,以利吸收。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宜在飯后服用。
安神藥及壯骨藥宜在臨睡前服用。在進補期間,要適當忌口。如服人參或西洋參,忌食蘿卜及濃茶。陰虛陽亢內(nèi)熱,忌食辛辣助火食品;肥胖痰多者,忌肥膩油性食物;瘡瘍及皮膚病人,忌魚蝦腥味;陽虛畏寒者,不能吃柿子、生梨等性寒水果。
體虛病人在補虛時,不能忘記祛邪。如正氣虛弱系由病邪所致,邪不去則正不安,故此時必須以祛邪為先,使邪去而正自復,此乃祛邪方能扶正之理,不能單純進補而不祛邪。從現(xiàn)代醫(yī)學來講,如有感染的體虛病人,如光補虛而不抗感染,病人無法康復。先須抗感染去病因,然后才能補虛,以強其身。
掌握適應證十分重要,進補必須因人而異?,F(xiàn)在補藥品種繁多,亂行進補,不僅不能強身健體,反而傷身害體,有的甚至可出現(xiàn)鼻腔出血、血壓升高甚至暈厥等不良后果。
為此,進補前好請老中醫(yī)作一檢查,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在醫(yī)生指導下選用佳補藥。
俗話說得好,藥補不如食補。有些大病初愈者,體質極其虛弱,此時不宜藥補,可先行食療進補,使體質慢慢康復,然后再適當采用藥補。
必須指出,進補尚需和其他綜合性養(yǎng)生措施相配合,方能有較好的效果,如心理調節(jié)、情志調養(yǎng)、功能鍛煉、適當運動、推拿、氣功、針灸等等。一個人心情不舒暢,整日抑郁寡歡,進補也很難奏效。
季節(jié)性考慮也是進補之道。一般認為,進補的佳時機是在冬季。因為冬至之時,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逐漸回升,一些宜溫忌冷的病證,將會逐漸緩解,同時閉藏中蘊含著生機,乘此時進補,易發(fā)揮效力,實為虛弱病證調養(yǎng)的佳時機,可補一些人參或阿膠之類。夏令酷熱多雨,暑濕之氣易乘虛而入造成疰夏中暑,很難進補,以消暑調理為主。春、秋可考慮食療調養(yǎng),如春季可服些大棗,秋季可服些芝麻、蜂蜜、乳品及蘋果、龍眼、葡萄等水果。
合理科學進補健康度過寒冬
冬季進補應該遵循哪些原則?要因證、因人、因地而異,合理進補。
第一,因證用補
證有陰陽虛實、表里寒熱。證不同,進補也應不同。寒證,熱性食材就是補;熱證,寒性食材就是補;陰虛當用補陰食材或藥物;陽虛當用補陽食材或藥物。
只有因證用補,才能發(fā)揮進補的保健作用。應在合格的中醫(yī)師和中藥師的指導下,對癥進補。
第二,因人而補
因年齡、性別、稟賦不同,人們進補時應有所差異。寒癥或陽氣不足之人,忌吃寒涼性食品;熱癥或陰虛之人,忌吃溫熱性食品。
小兒體質嬌嫩,不宜食用大寒大熱之物,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藥不宜溫燥;為避免動胎氣,孕婦不宜食用活血滑利之品。
第三,因地而補
不同地區(qū),氣候條件、生活習慣各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方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方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廣東地區(qū)的飲食多清涼甘淡。在進補選料時也應遵循同樣道理。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凡內(nèi)熱重、肝火旺的病人或體虛者,高血壓或經(jīng)常有出血傾向,口瘡及大便秘結者,不宜進食紅參、鹿茸及熱力較強的補品。
有些人體內(nèi)有較重的濕熱、積滯、痰濁,不能驟然進補,應先服幾貼“開路”中藥清理一下,然后再進補??傊?,進補時要注意針對性,這樣服用補食、補膏、補酒,才能達到良好效果。
本期嘉賓介紹
男,主任醫(yī)師,教授,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西醫(yī)結合臨床重點學科帶頭人, 具有豐富的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和分子醫(yī)學研究閱歷,曾在美國大的臨床醫(yī)院(CLEVELAND CLINIC)進行了長達6年的分子心臟病學研究工作。 擅長中醫(yī)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高血壓以及因內(nèi)分泌功能失調引起的失眠、心悸、頭暈、頭痛、面部痤瘡等綜合征,對于老年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小便不適以及頑固性口腔潰瘍等雜癥也有獨到的治療經(jīng)驗,尤其對此類疾病的長期預后有深入的認識。先后獲得黑龍江省中醫(yī)管理局中醫(yī)藥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黑龍江省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以及李時珍醫(yī)藥創(chuàng)新獎等的鼓勵。在上述領域的研究工作在國內(nèi)外頂級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研究論文多次在國際大型會議上做大會主題報告,曾主編《中西醫(yī)結合內(nèi)科診療(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