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靈蘭秘典論》提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所謂倉廩,唐王冰的注解是:“包容五谷,是謂倉廩之官”,這里便是指脾胃受納運化的功能。脾作為五臟之一,與六腑中的胃相關,二者作為后天之本,受納運化水谷,化為精微,供給全身,其中脾的功能為主運化、主統(tǒng)血、主肉。本文以五臟之脾作為主體,論述脾在五臟代謝中的地位與重要性。
五臟之脾
五臟之脾對應五行中的土,與六腑中的胃相關。與四時長夏相通,與五官中的口相聯系,故看脾可觀口。脾與情志中的思相關,故思慮過度易傷脾。脾主運化、主統(tǒng)血、主肉。
脾主運化,即脾具有轉化輸送、消化吸收之能力。脾可化水谷為精微,并將精微輸送至其他臟腑組織來維持整個人體的生理機能。此外,脾在運化水谷的同時,還會運化水濕,脾與肺、腎、三焦、膀胱等相互配合共同維持人體水液代謝的平衡。
脾主統(tǒng)血,脾臟具有造血、濾血、清除衰老血細胞的功能,是供血、濾血、藏血、免疫的中央。因其含血量豐富,能夠緊急向其他器官補充血液,所以有“人體血庫”之稱。若脾氣虛弱,則會導致脾運化水谷的能力減弱,使得氣血生化之源匱乏或致脾虛生痰,繼而使其濾血、造血、供血功能遭到損害,導致脾不統(tǒng)血、血液來源不足,從而引起月經失調。
巳時,脾經旺
巳時,又名隅中、日禺,是指上午9點至11點這段時間,此時當令器官為脾?!端貑枴氛J為“脾主全身之肌肉”,所以在巳時健身效果佳。中醫(yī)講“天人相應、天人合一、法于陰陽、道法自然”,順應天地變化,是養(yǎng)生的關鍵所在,正所謂借天地之力,養(yǎng)五臟六腑,巳時是土地疏松、植物生長的佳時期,而脾屬五行之土,故巳時養(yǎng)脾效果佳。
中醫(yī)認為“思傷脾”
脾與情志中的思相關,故思慮過度易傷脾,所謂脾氣郁結,運化失調便是思慮過度所致。脾氣郁結必然會影響脾之運化,運化失健,便會出現食欲減退、消化不良、腹脹腸鳴、泄瀉不利等脾虛癥狀。
流口水多為脾氣虛
汗為心之液,涕為肺之液,涎為脾之液,淚為肝之液,唾為腎之液,此為中醫(yī)“五臟化液”之理論,若脾氣虛弱,則口唇肌肉松弛,口水便下意識流出。換個角度而言,這也是身體脾虛發(fā)出的信號,提醒人們該健脾了。
借天時以養(yǎng)脾
借天時之力,養(yǎng)五臟六腑,關于健脾,一天之際在于巳時,一年之際在于長夏。所謂長夏,即小暑至立秋這一時段,此時的特點是暑濕,而脾喜燥惡濕,所以長夏之時,脾為虛弱,也易養(yǎng)。此時,大家一定要避免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中,保持衣物干燥,多食薏米等健脾除濕的食材。
結語:內傷脾胃,則百病叢生,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好,則百病除;若脾虛,則脾陽受損,脾運化失健,機體就會出現飽脹、消化不利、水腫、肥胖、大便泄瀉等各種不良癥狀,所以養(yǎng)五臟始于健脾,而遵天時養(yǎng)脾必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