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已經(jīng)變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風景。練習太極拳的好處有很多,不僅可以修身養(yǎng)性而且可以鍛煉身體,現(xiàn)在很多女性也加入到打太極拳的行列。今天,小編想要和大家探討的是練習42式太極拳如何定而求中。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與定
42式太極拳是一項很深奧的學問。練習42式太極拳得先了解太極的十三勢。
王宗岳在《太極拳釋名》中曰:十三勢者,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
師云:十三勢以中定為主,其它十二勢為輔;有中定才有其它各勢。由此可知,中定在42式太極拳修煉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有很多人都想知道,中定是什么意思,中和定的意思是一樣的嗎?如果不一樣,中和定分別應該怎么解釋呢!
答曰:中不是定,定也不是中;但中與定有著密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認清中與定的關系,剝開中與定之間的奧秘,確實是42式太極拳道里求中而悟道過程中,必須要突破的重要關口。
何謂定?曰:“不易之謂定。”可見定是不易,即:相對固定而不變。對定而言,中是動態(tài)的、可調(diào)的、相對不固定的。
可以說,定是中的基準;有定才能求中。仍以秤為例:秤之定盤星就是秤之定;秤盤中所稱重物的重量發(fā)生變化時,秤就不平衡而失中。
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應該靠一個基準作為標志。
當秤盤中重物加重時,將秤砣向遠離定盤星的方向移動;反之,當秤盤中重物減重時,則將秤砣向靠近定盤星的方向移動,使之再次達到平衡而中。
可見,沒有定盤星,秤就無法稱物而用。同理,在42式太極拳修煉中是先有定而后有中;以定求中是42式太極拳道求中的法則之一。
如何定而求中?
第一,定其身而求陽中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42式太極拳對修煉者的身形和身法有著極其嚴格且具體的要求,對人體十八個重要部位就有非常明確的規(guī)定:落足、舒踝、扣膝、坐胯、圓襠、斂臀、活腰、空腹、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塌腕、展指、叩齒、收頦、豎項和提頂;而且,無論是盤拳走架,還是打手搏擊,在動作和形體發(fā)生了變化時,上述十八個部位符合要求的那種意念所產(chǎn)生的感覺或滋味,還都必須要保持相對的定而不變。
這種 “形變意不變”,就稱之為定;以此定求得了身體的平衡和穩(wěn)定。這樣就做到了“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尾閭中正神貫頂”。這就是以定其身而求得身中之中——陽中。
第二,定其心而得陰中
《大學》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有止而定,有定后而靜而安而慮而得。
得什么?得“喜怒哀樂之未發(fā)”,得神意氣之中和的那個形而上的陰中。42式太極拳修煉者在盤拳走架時,身未動必先恭正端然而立,以定其身;同時,凝神調(diào)息、靜心平氣,以定其心。
此刻,心中一念不生、一波未起、空空蕩蕩、心如止水,恍然“心靜可以通神明”。此時,有如“無心插柳柳成行”;陰陽開合之機、消息盈虛之數(shù),已經(jīng)全然寓于心腹之內(nèi)。
雖不去盡心看什么,卻內(nèi)察外觀什么都看到了。這時,外示安靜身未動,但內(nèi)氣卻騰然而升,內(nèi)里已躍躍欲動;神意氣形之內(nèi)外合一,一合俱合,合而未發(fā)。以此定心而得42式太極拳所求之陰中。
修煉42式太極拳者,盤拳走架時,從起式至合太極,動則“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穿”,“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xù)處”,“總須完整一氣”。
靜則處處得機得勢,時時無過無不及。如是定其身而求其陽中,定其心而得其陰中;以定求其中(靜中寓動),得中固其定(動中求靜),中定相求而42式太極拳道所求之中得矣。
然而,宇宙萬物,包括人,原本屬動?!兑捉?jīng)》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行而不息、動而不止,既屬天性,也是人性。不息即不定也。
因此,不定才是宇宙萬物運行之真實。我們生存的空間、逝去的時間,哪有分秒的停止呢?既然無止,何有其定?既然無定,何得其中?中定到底在哪里?
答曰:存心設定,存意求中!定為設定,其定是不定之定;中為時中,其中為不中之中。42式太極拳道之中定,就在自己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