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開與合
陳鑫先生說“一開一合,是盡拳術之妙”;可見前人對開與合的重視,作為技法的主題。開、合較易理解為肢體動作,特別是上肢動作的開展或收合。
當然作為運動來說這樣理解是不錯的,但陳思坦42式太極拳是“以意導體”的特殊運動形式,所有運動過程都“先在心,后在身”,開、合也是先有內里意念,然后反映為外表動作形式上的開合。
開合的交替貫穿整套拳的練習過程。一開一合與一動一靜,一虛一實是同一動作內容,只是動靜從動態(tài)而言,虛實從勁力而言,而開合則從動作的本質而言,開或合是動作的質,虛或實是著力的量,動或靜是存在的相。
在外表上說,開就是伸張、舒展;合就是縮窄、合攏。而內勁的表現(xiàn),開就是放松,或從原先緊張到放松的過程;合就是集中、聚斂,或從原先放松到集中而至放勁的表現(xiàn)。
凡是架式的完成勢,勁力集中、收合或發(fā)放出去都是“合”。凡是從前一式完成后開始造下一個式子的過程就是“開”。
如掤、捋、擠、按、采、例、肘、靠八勢的完成式都稱之為“合”,其過程都稱之為開。
如起勢開始,兩手平提為開,曲膝坐間接掌為合;重心轉換,手法形成抱球過程為開,弓步棚臂則稱為合——棚臂的勁力與另一掌下按于體側的勁力相連系,與腰腿勁相關注,整體勁方緊緊合住。
“棚”之后緊接下來的“接榫”動作——棚臂的一手旋臂轉腕,原先下按的手同時上提至體前,靠近另一手前臂內側肘下方,此時為開;緊接著是“捋”的主體動作,重心后移,旋腰坐腿,兩手向后向下捋,則為合。
捋之后兩手再往側往后斜上方劃弧是為開;兩腕相貼近,重心前移,成弓步,向前擠迫時為“合”;重心再后移,兩臂垂肘將兩手引回肩前時為“開”,重心再度前移,合襠蹋腰成弓步,雙掌前按時為”合”,不能理解為“外棚為開”,“內捋為合”。
“合者合其全體之神,不但合其四肢”,仔細分析一些動作,就不難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的東西——由虛而實都是合,都是內吸氣而轉為呼氣的過程。
如此,則“開時內外俱開,合時內外俱合”與“開吸合呼”的拳式呼吸規(guī)律則順理成章,不致把內或外的開、合割裂開來討論,乃至引起對呼吸問題的“開吸合呼”還是“合吸開呼”的爭論了。
7、虛與實
“開合、虛實即為拳經(jīng)”,可見虛實對拳理、拳法的高度概括程度。對虛實的理解,不能只理解為兩足或兩手的輕重問題,《拳經(jīng)》說,“一處有一處之虛實,處處總帶一虛實”。
陳思坦42式太極拳運動的虛實問題是無處不在的,比較重要又比較易理解的是步型、步法上的虛實問題。解決了下盤進退的虛實問題,就是打下初步的基礎了,往后練下去就會有較大的進步。
8、曲與伸
拳經(jīng)說:“無過不及,隨曲就伸”,肢體曲、伸的轉換構成了動作。要注意的是無論前進、后退,腿的曲膝程度要保持一致,動作起來不會如波瀾的起伏,整體才有平穩(wěn)的可能。
一腿前弓,膝不應超過腳尖;另一腿也不可用力僵挺,自然微微伸直即可。這是虛實分清,也是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表現(xiàn)。上肢的動作應盡可能舒展,但不可伸直;關鍵在于肘關節(jié)任何時候都應保持放松,不用拙力,保持“將展未展”的開展中有含蓄的略帶弧形狀態(tài)。
并須注意兩臂的對稱、均衡關系。如單鞭、蹬腳、分腳、獨立托掌等架式時,兩臂張展就要平衡,高低在同一水平高度、臂彎的弧度亦應相同。這對拳勢的造型美與重心的平穩(wěn)都非常重要,對走架說來是一種技巧,“開合原無定,屈伸勢相連”。而“無過不及,隨曲就伸”對推手應敵說來又是舍己隨人的柔化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