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練習方法有很多,每一種練習的方法都是比較的獨特的,我們不能去用一種練習方法去評論另一種練習的方法,這樣是不可取的。我們只有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更快的去掌握,需要的是從中體會。
練習太極拳,基礎是開頭,只有把頭開好了才能進行下一步。
近日看到有愛好者討論關于三體式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三體式是形意拳的基礎,沒有正確的三體式就不可能練好形意拳。
站三體式的關鍵不是每次可以站多長時間,而是要看自己是否完全按照拳中的要求去站的,是否做到了里三合,外三合,氣血是否通暢,氣息是否順暢等等。
練習太極拳講究的也是正確的姿勢,不然花費再長時間也是沒有用的。
后腳角度的問題,為了不至誤導愛好者,談一點我的看法。
三體式是形意拳的基礎,孫氏拳的三體式更是不離中和二字,孫祿堂老先生倡導單重的練法是有其科學的道理的,后腳45度是一種佳 的單重的練法,孫祿堂老先生曾講過:(詳見拳意述真述郭云深先生言第二則)。
超過45度至80度時角度越大前手與前胯的頂勁也越大,這就是有人認為的角度大一點全身勁力比較完整,但此時恰恰出現(xiàn)了一個致命的問題,《雙重》!!!失去了中和,使練習者不自覺的一步步走入雙重的誤區(qū),這時有一個現(xiàn)象可以證明;有人前五年練拳進步很快,后五年不但不進步反而退步了,越練越俗,后不練了或另投他師。
在按照一定練習的規(guī)矩的前提下,努力去練。
希望所有練習孫氏拳的愛好者,一是按規(guī)矩,二是下功夫苦練,認真體會。只有你功夫練到了才有發(fā)言權,功夫練不到身上就不會有真正的體會。紙上談兵一定談不出真體會,功夫永遠談不到自己身上。
廣大孫氏拳愛好者不要對孫老先生留下的東西產生任何懷疑,那是孫老先生畢生心血和汗水的結晶,大家下苦功去練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知道為什么要45度了,大于或小于45度都不會得到孫家拳的真髓——中和!
練孫家拳的的朋友都知道;孫家拳的特點之一是要在自然中求中和,孫祿堂老先生教我老師時要求我的老師站三體式后腳要45度,我老師要求我站三體式45度,我要求我的學生也是45度。
五云樁說的很對,后腳的角度不代表中和,但角度大了以后身體側的角度也隨加大,角度越大身體側的角度也越大,這樣就變成了一順邊,表現(xiàn)為后肩翹起,后胯抽不住勁,練習者感覺好多的能量不能在體內聚集,而是通過前肩和前手源源不斷的流出。這就象有人手上長了一個小瘡沒有及時治療后導致截肢一樣,因為不是孤立的。到這里你再體會孫祿堂老先生說的“練拳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
任何不符合規(guī)矩和自然的方法都是錯誤的,都會破壞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