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太極拳講究的就是松柔,其中的以柔克剛就充分的說明了太極拳的中心思想,想到達到這樣的水平,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掌握的了的。正確的理解松柔的觀念是掌握它的前提。所以先從認識開始。
太極拳是養(yǎng)生與技擊方面是實踐功夫,主張以柔克剛。
高度成就要達到無為無不為,這就有點玄了。
它內(nèi)中確實蘊藏著深刻的哲理。這是它不易為人所理解的原因。因此,凡是違反了松柔這一條原則的,都不能稱為太極拳,至少不是“正品”。
可以說太極拳的靈魂就是松柔,在我們練習(xí)太極拳中,都在不斷的追求松柔。
一般人所謂的“放松”,在拳中稱為懈,是一種拳病。在熟睡的時候就是懈,不是我們所要求的松柔。在拳中除了高度柔軟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條件綜合在一起,如穩(wěn)、慢、圓、勻、完整和想象力等。
太極拳要求的放松,只能是在盡可能少用力的情況下,通過思想意識的作用,來逐漸達到大限度的柔軟,是從輕走向松的。凡是習(xí)慣于用大力的,就永遠不可能松柔;對松柔的理解,容易發(fā)生偏差。實踐起來多障礙,也多歧途。真正松柔了,要令人感到柔若無骨,才是對的。
從我們練太極拳的人看來,一般人都是僵硬的,不僅向軀干遠遠不松,四肢也不松。就原因,大概一是缺乏柔軟的訓(xùn)練;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硬力的結(jié)果。
我們可以講太極拳的柔軟,也能看作是人的一種本性。
它本是與生俱來的。在嬰兒時,一身柔軟極了,無奈后來給生活、工作慢慢地“改造”得僵硬了。我們學(xué)太極拳,就是用一套特殊的理論和方法,把僵硬了的身體又改造轉(zhuǎn)來,使它永葆嬰兒時的柔軟靈活。俗話說,“返工的活路不好做”。這工程的確“浩大”而艱巨。一要明師指教,二得流不少汗,三還得費些心血動些腦筋。萬幸的是,苦中有樂,而且其樂無窮。否則,真要令人望而卻步,寧肯僵硬一輩子了。
如果從小的時候(十歲左右)就開始學(xué)太極拳,天賦的柔軟還未喪失殆盡,上述的“改造”還未完成,無需做大量的返工工作,可只在柔軟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增加其柔軟的程度和提高其柔軟的質(zhì)量,無疑地,定會多誕生一些太極拳高手出來。
太極拳要求的柔軟,是各關(guān)節(jié)靈活之后,互相巧妙地配合,互相呼應(yīng)。而不是腰要彎得如何低,或要反向后彎(如雜技演員口可以銜花之類),也不是腳要蹺得如何高,而是要全身的配合要恰到好處。這說來簡單,多少人辛苦練拳一生,都未能取得成就,真不知磨死了多少英雄了!
按楊、吳兩式太極拳,都很強調(diào)以柔克剛,在技擊上以一法應(yīng)萬法,一律歸之于聽勁。只有全身輕柔了,重心才會降低,應(yīng)敵的杠桿力臂越長,越能收到省力的效果,自身也才會越穩(wěn),觸覺才會越靈,聽勁才會準確,才能化勁令人不知,發(fā)勁使人莫測,才能出現(xiàn)精彩的打擊效果等等??梢哉f,太極拳中的一切巧妙和健身的效果,都是由松柔而生,或從松軟轉(zhuǎn)化而成。這既完全符合以柔克剛、無為而無不為的原則,也符合唯物辯證法,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的原則。從理論上說,確實很高,但是它太難,不容易松柔得合格。所以向來都認為太極拳高妙難成,成則無與倫比。
正因為它短期內(nèi)難出成果,急于成“楊無敵”的心又太切,一般人認識不真,就想抄近路。例如,先前學(xué)過八卦的,就將八卦塞進太極拳中,認為“太極拳兇,加上八卦豈不更兇!”學(xué)過炮捶的、羅漢拳的,其他硬功拳的,統(tǒng)統(tǒng)往太極拳里塞,太極拳的名目就一天天多起來,什么五行太極、八卦太極、羅漢太極之類,弄得太極拳面目大變,千家萬戶,真假難分、名實不符。這是太極拳的厄運。
假的,有力的在外行看來,常比真的好看些。
柔柔的,樸素的才是真的。
因此,凡是有利于全身放松的方法,都能促進功夫的進步。一切用力導(dǎo)致緊張的方法,違反了“輕”的原則,都對學(xué)拳不利。
會了太極拳,就能隨時隨地運用太極拳的原理,細致地對待一切工作,有助于克服主觀主義。在日常生活中,能以整體的力去替代局部的力、以軟彈力替代撞擊力、以柔勁替代硬力,能事事如此,才算真的懂了太極拳了。我們將少受一些不必要的辛苦,享受到更多的樂趣,生活就更為可愛了。真是一通百通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