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的推手是經(jīng)常用到的技能,大家都知道在實戰(zhàn)的技擊中推手是必不可少的,同樣它也能體現(xiàn)出太極拳者能力的高低。我們在練習推手的過程中,會遇到些困難的地方,這就需要太極拳者掌握住要點。
練習推手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能去盲目的練習,這樣只能導致達不到效果。
推手的目的是訓練和掌握在實作時與對手接觸瞬間的聽勁功夫和控制打擊對手的能力。推手的實質(zhì)是放慢的實作訓練,這就要求我們在推手中必須把所練的基本功法運用和發(fā)揮出來,如果推手中的攻防和基本功法脫節(jié),那推手訓練就不如取消。
進行推手訓練應首先明確推手的目的和意義,大家都知道姚宗勛先生有句言︰“練拳首先要從拳頭的束縛之中解放出來,在實際運用中,無論頭、手、身、足、肘、膝、胯任何部位都可以成為打擊的武器。”同樣,我們練習推手,也必須從“手”的束縛之中解放出來。實作拳法的推手訓練,不僅是應做到周身各部協(xié)調(diào)一致處處能化能發(fā),而且還必須做到是樁在運動、變化和運用。這就要求練習時不能只在原地不動地打掄和推“手”,而是要通過這項訓練把掌握的站樁、試力和步法等功夫發(fā)揮出來。如果前面訓練的各項基本功在緩慢的攻防中使用不上,那實作時恐怕更難奏效,如果推手訓練時所用的不是前面所訓練的基本功,那么即使把對手推倒也毫無意義,至于推手不許動步和已被對方按住中線時還輕松自如地扭腰化解等形式的推手,是與以實作為目的推手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的,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技南術是不許動步和打到鼻子上還可以揉化的。所以說,推手的要領全部是實作的要領,而非手推手的游戲。下面,就根據(jù)推手的真正目的來糾正幾個通病。
盲目打掄:
我們知道太極拳的推手運動在形式上的表現(xiàn)是纏繞的方式進行,一定要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
初學者在掌握了這種外形運動的方式后,就要以臨戰(zhàn)的意識訓練,首先要求自身整體全部處于弓統(tǒng)拉滿的蓄力狀態(tài),得機即發(fā)。但很多人的推手動作都是為推“手”而畫圈,精神散亂,漫不經(jīng)心而盲目打掄,這樣練習實難深入。
我們練習推手,必須知道為什么打掄和怎樣正確地纏繞。推手中的四臂纏繞不是較勁和找機會推人,其形式形成的原因是雙方守中用中的結果。如甲方以意力進攻乙方,乙方揉化防護,在守中的同時以意力反攻中的中線,同樣,甲廣大守中時復攻乙的中線,這樣纏繞的實質(zhì)是雙方攻守互為、攻守合一的特殊戰(zhàn)斗形勢。這樣的攻防才能使此項訓練全神貫注,步入正軌。
用非所練:
推手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雙人試力,就是由個人單練上升為雙人互練,而訓練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實作中檢驗和糾正自己單練時的不足和錯誤,以利于更正確深入地練功,但許多人卻忽視了這個目的,在推手時只是硬頂蠻抗或消極撥拉而使拙力重犯。在此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甲乙互推雙方進行互推,理解正確的動作。掌握其中的發(fā)力將乙抖放而出。
這就是動作正確和得到運用鞏固的體現(xiàn)。但有的人卻雙手齊出,以大弓步失重式拙力去推乙方,而乙方也不按要領閃化還擊,卻"硬挺"不退,這種常見的錯誤,即使甲方推出乙方幾步,或乙方能將甲方頂住也完全違背了推手目的。
甲乙互推,乙方發(fā)力,甲方側(cè)化,乙方向側(cè)方失去重心,正確的要領是甲方應上步橫向發(fā)力,以斜取正或借勢偏掛,則乙方必偏向前撲。
但不少人卻使"順手牽羊"之類招法,兩手抓住乙臂拖拉,而乙方也不穩(wěn)住重心或借勢側(cè)攔,反而全力后坐賴著不前去。這種死拉活拽和實作根本不沾邊,而借機耍賴后更不是推手。
甲乙纏繞時乙從下方向甲發(fā)力,正確的作法是,甲方或偏閃而進或空點進擊,也可順勢點緊,將乙驚起后,猝然撤步發(fā)力,將乙向側(cè)后掛跌。常見一些人在推手時,當對方從臂下發(fā)力時卻不掛不偏,不閃不施,卻用體重死死壓住對手發(fā)力之臂對方亦不空點或偏點,卻用全身拙力向上硬抬,這種雙方“較勁”的推手更是用非所練。
以上僅是舉例,推手中類似“用非所練”的錯誤還很多,如果不及時糾正,則會使練用脫節(jié),形不成正確的動作定型。糾正的方法是要認識到這些錯誤之法不僅根本不能用于實作,而且會嚴重影響“換勁兒”和一觸即發(fā)的渾元力。如果不在推手訓練中及時糾正錯誤,加強基本功的訓練,那就會步入歧途而枉費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