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練習包括很多方面的方面,在這些方面中我們只有不斷的去尋找正確的方法才能達到一個好的效率。在太極拳練習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尤其對于初學者來說,所以需要自身積累經(jīng)驗去解決。
太極拳的練習前提就是需要有一顆堅定的心,這是練習太極拳必備的。
如何才能練出球體感來
1、梢節(jié)領勁,兩頭卷曲。
梢節(jié)領勁、兩頭卷曲是太極拳訓練的總綱。這里的梢節(jié)是指肢體中的兩手和兩腳。(這里要區(qū)別古人太極拳論中“發(fā)主血梢,甲為筋梢,牙為骨梢,舌為肉梢”的梢節(jié)概念)兩頭卷曲產生了球體感必須的曲線和弧度;梢節(jié)領勁則使你的上、下肢形成了內撐力,梢節(jié)領勁尤其重要,否則,即使是兩臂外形上狀如抱球,也會缺少應的外棚力。即使下肢曲膝下坐,也形不成穩(wěn)固的支撐力。因此,梢節(jié)領勁,兩頭卷曲是形成球體感的必要條件。
2、五弓齊備。
太極拳如果要形成球體感,那么任何時候你的手臂不能完全伸直;你的腿也不能完全蹬直,你的胸脊也不能完全挺直,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五張弓必須是永遠存在的,即使是在發(fā)力的一瞬間,你的五弓的形態(tài)仍然不能發(fā)生形變,換言之,假如任何一張弓一旦發(fā)生了形變,這里的球體感也就不復存在了。太極拳的攻防技擊中講究沾粘點的變化,也就是說,太極拳的化、打、拿、摔等等技巧的運用常常是在滾動中完成的。滾動者,球也。上肢的球體感使你在任何時候都屈蓄有余,進退有度,收發(fā)自如;兩腿間也只有在具備球體感的情況下,才能夠松胯圓襠,虛實變化,重心穩(wěn)固。(關于《身備五張弓》祥見《武林》雜志2001年第三期)
3、內撐外包。
可以知道,在練習的過程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兩臂和兩腿之間的球體感。
這只無形之中的球是實心的,在任何外力的作用下都是不可變形的,因此這只無形的球在你的雙臂雙手間,在你的雙腿間跨下便有一種強烈的外撐力,越用力抱它,它的外撐力就越大;為了保持這個球體在你的懷中和跨下的存在,你就要用雙臂和雙腿來用力的合抱它。這就是所謂的內撐外包。它可以使你拳架看起來寬闊博大,中正圓潤。
4、螺旋纏絲。
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的特色,有了螺旋纏絲,你的力就有了方向,不會飄,換句話說,你的肢體在運動中才能保持強烈的外撐力,你的球體感才能存在。這個球體的旋轉永遠是立體的,是六個方向的,就象保齡球高手打出的旋轉球一樣。螺旋纏絲可以使你的攻擊部位在達到勁點的一剎那具有穿透力,這就像有來復線的槍膛里射出的子彈較土制獵槍的霰彈更具有威力一樣,這也是太極拳的勁別區(qū)別于其他外家拳的顯著特點。
5、公轉自轉。
公轉,是指身體以腰為軸的旋轉;自轉,指相對處于梢節(jié)部位的旋轉。比如上肢部位的螺旋纏絲勁較之腰部的旋轉就可以稱作自轉。公轉加自轉是一種自身的協(xié)調,公轉與自轉相結合才能保證你周身球體感的穩(wěn)定性。這個公轉,可以增加你梢節(jié)螺旋運動的長度,亦即增大你內撐外抱的長度和力度,另一方面,有自轉沒有公轉,周身的一些球體可能就要丟失了,總之,要保持周身的球體感,公轉加自轉是必不可少的。(關于《公轉與自轉》祥見《中華武術》2001年第十期)
6、節(jié)節(jié)貫穿。
對于太極拳的球體感對身體的要求也有比較嚴格的要求。
比如上肢就需要兩手領勁,兩肘定位,兩肩放松,下肢則需要兩腳抓地,兩膝里扣,兩胯放松。以上肢為例,兩手之間的開合必然要帶動兩肘、兩肩之間的開合。但要注意兩手間的開合決不能用兩肘、兩肩的開合來催動和代替。也就是說手要先走,肘可隨之(但要保持曲度),肩可伸展以策應(兩腋下大臂與身體的夾角基本不作大的改變)。這時,你的腕關節(jié)、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是同時在做著旋轉和伸展的運動,這就叫“節(jié)節(jié)貫穿”。不能大臂一掄,肘、手僵直,大臂伸直了,你的球體感也就消失了。節(jié)節(jié)貫穿”可以使你在轉關換勢時自然保持球體感的存在與轉換,是產生和保持球體感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