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要掌握對勁的理解,將其運用好是并不容易的。今天小編就以太極拳的“勁路”為題,給大家講講其中的要義,希望通過本文介紹來增加大家對太極拳“勁”的認識,并在日后練習中能夠用到。
勁路理解了,會讓我們對太極拳的學習大有幫助。
勁路,就是走勁的路線和方向,勁本是國的范疇,也就是使力趨向和著力點。
和電路一樣,一個完整的電路,從起點到止點,中間要經(jīng)過電阻,電容器,三級管等原件,而每一個原件都有一定的連接點,每一個連接點都必須有效地連接,接觸良才能保證得電,使輸出的電能圓滿做功。太極拳的勁路也是由各個點組成了一定的勁路圖形。
然而每個點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不可逾越。
例如,一字形是由二個以上的點連線組成。三角形是由三個點連線組成。四邊形是由四個點連線組成。多邊形是由多個點連線組成等。
而圓形不需要點,有點就不成圓形。圓形是太極拳中主要的圖形之一,三角形同樣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圓形是防守走化時有效的方式,三角形是擒拿和控制對方時有效的措施。一字形是發(fā)放時的代表手法,多邊形是走勁過度時出現(xiàn)的圓形。
我們進一步分析,圓形是沒有棱角的,從起點到止點是均勻緩和地沒有任何點和角連接處,就和各種交通道路一樣,中間環(huán)節(jié)只有轉彎而沒有拐角,更不能斷裂,所以太極拳要求圓活。
圓活,需要對圓的活學活用,靈活運用到實踐中。
圓形因減小了摩擦力和阻力,才得以靈活,圓就成了太極拳主要的特征。并要求勁走弧線。
而四邊形和多邊形是向圓形的轉變和訓練過程中的過度,通過訓練才能將原有的棱角磨平,不使對方有著力處和著力點,只有將自身的勁路走成圓形或弧線,才能進入到良好的自控自衛(wèi)狀態(tài)。
三角形在推手中的形成,主要是由三個著力點形成的,將三個著點用線連接起來即成三角形,有時身體本身加上肢體的形狀直觀上就是一個完整的三角形,但大多數(shù)是由勁路相連才形成的。
例如,雙方兩上肢做平行運動時,雙方的勁力都在上部,勁路的走向也在上部,所以自身兩手掌控的兩點,加上對方兩手掌控的兩點之中的任何一點,即成三點。同樣也可利用對方兩手掌控的兩點,加上自己兩手掌控的兩點之中的一點,或者利用任何一方的兩點,加上身體中某個部位的一點,形成三角形的勢態(tài)。
當雙方的勁路走向成立體狀態(tài)或立體運動時,絕大多數(shù)是上肢或上部為兩點,而腿腳始終是一點。這是三點或三角形的概況,也是三點勁或三角勁。
在實踐中我們應掌握它的規(guī)律,其中兩點是掌控點,而第三點是機動點,為什么說它是機動點,因為它是活動的,不是固定的。當我們用雙手抓拿時只掌握了兩點,另外一點只能是尋找,并且是在運動中尋找,不難想像它是不固定的部位,在不固定的運動中找到這一點。就成了機動點。
而這一點就成了太極拳推手中絕妙的一點,并且是于勝敗相關,至關重要的一點。
三點形成后還不能決定勝負,還得看它們各自的作用與分工的情況。杠桿的作用是由支點,力點和制控點形成的。
那么它們的分工就出來了,也就是杠桿作用三點,只是曲中求直的使用方式,而各自的作用就更清晰可見,支點就是支撐作用,力點就是產(chǎn)生作用力的動力點,制控點就是固定點。在明確分工后。才能知道它們各自在特定的狀況時,才能起到自己應有的作用,但不是持久不變的,應根據(jù)勢局的變化而定,它們的分工應隨著勢態(tài)的轉變而調換。
各自的作用可隨著運動而任意調整才是它們各自具有真實的用途。
在調整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偏差和偏離現(xiàn)象,當感知偏差偏離時,可迅速將勁路調整成弧線圓形運動,以保證自己的平衡和防控能力,使自己不致于落敗,然后重新尋找機會進行攻擊。
在轉換和變化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二點和三點成一直線的情況,我們稱它為一字形,在得到對方成一字形時,千萬不要錯過機會,勿必要充分利用,因為它是正宗的杠桿,杠桿不會彎曲,很容易斷折,會彎曲就不是杠桿,而是彈簧,彈簧正是我們所需求的,當杠桿斷折時必然會出現(xiàn)斷勁,這正是我們要找的機會,當對方形成一字形時,可迅速采用放勁的手法發(fā)放必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