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是太極拳中的核心思想,在我們日常的練習中,需要試試將其運用起來。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柔”在技擊中的作用,通過以下講解希望相信大家可以對“柔”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且在實踐中也可以靈活運用。
“柔”也體現(xiàn)了太極拳不爭不搶的思想內涵。
太極拳技擊的出發(fā)點是為了自衛(wèi),這就決定了其必然站在弱者的立場,研究的是弱者在守勢時制服強敵的技法。
所以才有了在“引進落空”的基礎上“牽動四兩撥千斤”,“借力打人”的戰(zhàn)略思想。
其技擊總特點,概括起來不外乎“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慢打快、以退為進、以小勝大。而這一切皆是在柔和靜的主導下進行的,皆是道家“反者道之動”思想的具體應用。
所以,太極拳思想和道家思想是有許多共通的地方。
“反者道之動”是老子哲學思想的命題,意思是說,事物的運動和發(fā)展,都有著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的規(guī)律。
太極拳把這一辯證真理應用于其技擊實踐的戰(zhàn)略之中,是對武術理論的一大貢獻。
對于我們而言,需要將其發(fā)揚光大。
“柔”在技擊中的作用
太極拳不同于其他拳術的大特點就是“柔”。“以弱勝強”、“以柔克剛”是太極拳技擊的核心,也是“反者道之動”的方法論在技擊上的具體運用。
“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從表面看來是矛盾的,可是其內涵卻是十分豐富,它所揭示的哲理也是極其深刻的。
老子就認為“天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在這里,“柔”并不是退縮、保守、狹隘,而是柔而不軟、韌而不折。
對太極拳來說,“柔”無處不在。心靈的仁、義、善是柔,行功的松、穩(wěn)、慢、勻連綿不斷是柔。
技擊的“舍己從人”、“粘連黏隨”、“不丟不頂”、“隨屈就伸”也是柔,特別是對太極拳的技擊來說,“柔”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則是為了“克剛”,其效果就是小之勝大,弱之勝強。
“柔”在技擊中的作用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走化
二是粘依
三是蓄勁
王宗岳《太極拳論》說:“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這里的“走”就是走化,是避其銳氣。
當對方用“剛”勁進攻時,自己可以用弧形動作予以接引,用腰的旋轉運動隨接隨轉,將其進攻的著力點引開自己的重心,消解對方來勢。
可以說這是以柔化剛。然而,光有走化還不行,因為走化只是被動的應付,只有在走化的過程中能夠粘依,才能變被動為主動。
粘依就是“粘連黏隨”、“隨屈就伸”。武禹襄《打手要言》說:“以己依人務要知己,乃能隨轉隨接;以己粘人必須知人,乃能不先不后。”所以粘依必須懂勁,必須以知己知彼為基礎。
粘依的具體表現(xiàn)為按之則下,起之則上,進之則退,退之則跟,彼動一分,我動一分,彼動一寸,我動一寸,不先不后,不丟不頂。顯然,如果沒有走化,這是絕對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