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我們需學會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練太極拳常聽到“一動無不動”,那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在實踐中我們又該如何運用?下面就有小編為大家做相關的介紹,相信通過本文大家會對太極拳有更多的認識和提高。
太極拳中有各種辯證關系,我們都要加以學習和理解。
動與靜是運動相對立的兩個方面,而且又是高度的統(tǒng)一體,太極圖完全展現(xiàn)了這一變化規(guī)律,動為陽,靜為陰,太極圖兩個陰陽魚統(tǒng)一于一圓之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融于一中
佛家、道家之靜坐練功(氣功)是靜中求動,用靜坐之軀體,練體內的真氣運行,以連通小周天,大周天,使真氣運行全身,以達到養(yǎng)身、健身、延年去病之效。
所以說,靜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拳術是在動中求靜,在動中也就是練習拳架中以求打通小周天、大周天的功效,使真氣(中和之氣,即內勁)運行全身,施放出來達到技擊之用。
進行太極拳的拳架練習,是熟悉掌握體內的真氣轉換運行與外在的技擊之法之動。
練習時要求神要專,心要靜,氣要沉,身要松。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快更好地掌握體內真氣的聚集運行與施放的技擊之法。
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太極拳練習才會更有效率,更有效果。
動與靜又可分為神意的動與靜和形體的動與靜,形體的動與靜是初學者初級功夫,是通過太極拳的拳架的演練來進行的。
對整個套路來講,拳架的演練從起式(起勢)的開始,即是動與靜變化的開始轉換。
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的起式皆是以無極式起始,從靜開始而進入到有極(太極),有極就有陰陽,再進入到太極的境界,進入兩儀陰陽運行變化。
在盤架時就要求中間不能斷,要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到收式(勢)才回收到無極境界。
這一規(guī)律即是由無極開始--太極運行——回到無極,即是由靜起始——運行于動靜的轉換中——到靜止收勢這一規(guī)律。
拳架中的每一式,又都有起始運行到終止這一動與靜的小的周期變換,要求中間不能斷,要一氣完成。
即是在演練起始時,邁步進身,出手要同時完成,也就是邁步、進身,出手皆在動中完成,體現(xiàn)了一動無不動境界。
其中虛時是蓄轉蓄勁,實時擊發(fā)。就如救火車的云梯(升降梯)雖由多節(jié)組成,但提升時不能一節(jié)一節(jié)的提升,而要求同時提升完成升的動作一樣,然后開始使用,到用完收回。
這樣才能節(jié)約時間,加快速度,體現(xiàn)了一動無不動,從靜轉成動來完成,進身出手速度快、發(fā)力整的形整效果。
練拳時則達到的外三合層次,當完成整個套路起始——運行——終止時,則由靜經(jīng)動到靜,小到每拳式,亦是如此,靜時而達到全止,全靜,形體各部位完全停止,完成形體的一靜無不靜的境界。